译文
唐德宗贞元年间,张延赏在西川,与东川节度使李叔明有仇。
德宗入骆谷时,正逢雨季,道路又险又滑,大部份术士都逃走,朱泚、李叔明和儿子李升等六人,恐怕有奸人危害天子,于是互相立誓,护卫圣驾一直到梁州。
回到长安后,德宗任命六人皆为禁卫将军,宠信有加。
张延赏知道李升常常进出郜国大长公主的府第,就秘密告德宗。
德宗对李泌说:“大长公主已经老了,而李升还年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泌说:“这一定是有人想动摇太子的地位,是谁对陛下说这些的?”
德宗说:“你不要管谁说的,只要为朕留意李升的举动就行了。”
李泌说:“一定是张延赏说的。”
德宗说:“你怎么知道?”
李泌详细说明张延赏和李叔明的仇怨,又说:“李升承受圣上恩典掌管禁军,延赏本来无心中伤他,而郜国大长公主乃是太子萧妃的母亲,所以想以此陷害他。”
德宗笑着说:“说得极是。”
有人告大长公主淫乱,而且巫蛊作法,德宗很生气,将公主幽禁于宫中,且严厉地责备太子,太子因而请求和萧妃离婚。
德宗召李泌来,把事情告诉他,且说:“舒王已经长大,为人温文仁慈而孝顺。”
李泌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怎么会想废儿子而立侄子呢?”
德宗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离间我们父子感情,谁说舒王是朕侄子的?”
李泌说:“陛下自己说的。大历初年陛下对微臣说,‘今天我得到好几个儿子。’微臣请问何故,陛下说是昭靖王的几个儿子,先帝命令您认为自己的儿子。如今陛下对亲生的儿子尚且怀疑,对于侄子又怎么不怀疑呢?舒王虽然孝顺,但从今以后,陛下应努力撇开,不要再存这种念头。”
德宗说:“你违背朕的心意,难道不爱惜自己的家族么?”
李泌说:“微臣正是为了家族,所以不敢不说实话。如果怕陛下盛怒而曲从,陛下明天后悔,一定会责怪微臣说:‘我任命你为宰相,你却不尽力劝谏。’假使到这种地步,一定连微臣的儿子一并杀了。微臣老了,死不足惜,如果微臣的儿子含冤而死,只能以侄子为后嗣,微臣死后就不能享受儿子的奉祀了。”说完,李泌伤心的痛哭起来。
德宗也哭着说:“事情已经如此,朕要怎么做才好呢?”
李泌说:“立太子是大事,换太子更是大事,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微臣原以为以陛下的圣德,就连海外蛮夷爱戴您就像爱戴自己的父亲,哪知陛下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要怀疑。自古以来,父子互相怀疑,没有不使国家灭亡的。陛下可还记得从前在彭原,建宁王被杀的事情么?”
德宗说:“建宁王叔其实是冤枉的。一方面因为肃宗性急,一方面陷害他的人又特别阴险。”
李泌说:“微臣过去因为建宁王被杀的缘故,辞去官职,发誓不再接近天子,今日又担任陛下宰相,不幸再看到历史重演。臣在彭原,受到无比的恩宠,竟无法挺身而出,申明建宁王的冤屈,一直到辞官离去时才敢说明。肃宗也后悔得痛哭起来。代宗自从建宁王死后,常心怀危疑恐惧,微臣也为先帝诵读《黄台瓜辞》,以防止小人进谗言。”
德宗说:“这些我都知道。”此时德宗的神色已稍微安定些了,说:“贞观、开元时,也都曾换过太子,为什么没有灭亡?”
李泌说:“从前承乾多次监督国事,依附他的人很多,又私藏很多兵器,与宰相侯君集关系密切。谋反的事被察觉,太宗派太子的舅舅长孙无忌和数十位朝中的大臣一再勘问,谋反的事迹都很明显,然后集合百官商议。当时还有人进言,希望太宗不失慈父的本心,使太子能终其天年。太宗答应,一起废了太子和魏王泰。陛下既然知道肃宗性急,认为建宁王是冤枉的,微臣非常庆幸。希望陛下以此事为前车之鉴,暂缓三天,仔细想想事情的来龙去脉。陛下必然可以发现太子没有异心。如果真有叛逆的迹象,应召集两三名知义理的大臣,与微臣一起勘问事情的真象,陛下如果实行贞观的方法,弃舒王而立皇孙,那么百代以后,拥有天下的人,还是陛下的子孙。至于开元时,武惠妃进谗言,害了太子瑛兄弟,全国人都同感冤枉愤怒,这是后代所应警戒的,怎么可以效法呢?而且从前陛下曾命令太子在蓬莱池和微臣见面,微臣观察太子的容貌仪表,并没有凶恶之相,反而担心他过于柔顺仁慈。而且太子从贞元年间以来,曾住在少阳院,就在正殿旁边,未尝接近外人,干预外事,从何产生叛逆的谋略呢?那些进谗言的人,用尽各种欺诈的手法,虽然像太子瑛带着兵器入宫,尚且不可相信,何况只是因为妻子的母亲有罪而受到连累呢?幸好陛下告诉微臣,微臣敢以宗族的性命来保证太子不会谋反。今天如果是杨素、许敬宗、李林甫这些人承接圣旨,已经去找舒王计划立太子,告宗庙的事了。”
德宗说:“为了你这番话,我就把事情延缓到明天,再仔细想一想。”
李泌取出笏,叩头跪拜而哭着说:“如此,微臣知道陛下父子慈爱孝顺如初。然而陛下回宫后,自己要留意,不要把这件事透露给左右的人,如果透露出去,那些人想在舒王面前立功,也许会有新的诡计使出来,太子就很危险了。”
德宗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隔天,德宗命人开延英殿,单独召见李泌,泪流满面,抚着李泌的背说:“没有你一番恳切的话,今天朕后悔都来不及了。太子仁慈孝顺,的确没有异心。”
李泌跪拜道贺,立刻请求辞官归乡。
[冯评译文]
李邺侯保全广平太子,及劝德宗与回纥和亲,都显露出回天的力量;只有郜国公主这件事,在初露征兆时就予以防范,宛转激切,使猜忌的君主也不得不相信,强悍的君主也不得不柔顺,真是让人采纳忠言的万世不变的好方法。
原文
德宗贞元中,张延赏在西川,与东川节度使李叔明有隙。
上入骆谷,值霖雨,道路险滑,卫士多亡归朱泚。
叔明子升等六人,恐有奸人危乘舆,相与啮臂为盟,更控上马,以至梁州。
及还长安,上皆为禁卫将军,宠遇甚厚。
张延赏知升出入郜国大长公主第,密以白上。
上谓李泌曰:“郜国已老,升年少,何为如是?”
泌曰:“此必有欲动摇东宫者,[边批,破的。]谁为陛下言此?”
上曰:“卿勿问,第为朕察之。”
泌曰:“必延赏也。”
上曰:“何以知之?”
泌具言二人之隙,且曰:“升承恩顾,典禁兵,延赏无心中伤;而郜国乃太子萧妃之母,故欲以此陷之耳。”
上笑曰:“是也。”
或告主淫乱,且厌祷,上大怒,幽主于禁中,切责太子。太子请与萧妃离婚。
上召李泌告之,且曰:“舒王近已长,孝友温仁。”
泌曰:“陛下唯一子,[边批:急投。]奈何欲废之而立侄?”
上怒曰:“卿何得间人父子!谁语卿舒王为侄者?”
对曰:“陛下自言之。大历初,陛下语臣:‘今日得数子。’臣请其故,陛下言‘昭靖诸子,主上令吾子之。’今陛下所生之子犹疑之,何有于侄?舒王虽孝,自今陛下宜努力,勿复望其孝矣。”
上曰:“卿违朕意,何不爱家族耶?”
对曰:“臣为爱家族,故不敢不尽言。若畏陛下盛怒而为曲从,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云:‘吾任汝为相,不力谏,使至此。’必复杀臣子。臣老矣,余年不足惜,若冤杀臣子,以侄为嗣,臣未得歆其祀也。”[边批:痛切。]因呜咽流涕。
上亦泣曰:“事已如此,使朕如何而可?”
对曰:“此大事,愿陛下审图之。臣始谓陛下圣德,当使海外蛮夷皆戴之如父,[边批:缓步。]岂谓自有子而自疑之。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国覆家者。陛下记昔在彭原,建宁何故而诛?”[边批,似缓愈切。]
上曰:“建宁叔实冤,肃宗性急,谮之者深耳。”
泌曰:“臣昔以建宁之故辞官爵,誓不近天子左右。不幸今日又为陛下相,又睹诸事。臣在彭原,承恩无比,竟不敢言建宁之冤,及临辞乃言之,肃宗亦悔而泣。先帝代宗自建宁死,常怀危惧,[边批:引之入港。]臣亦为先帝诵《黄台瓜辞》,以防谗构之端。”
上曰:“朕固知之。”
意色稍解,乃曰:“贞观、开元,皆易太子,何故不亡?”
对曰:“昔承乾太宗太子屡监国,托附者众,藏甲又多,与宰相侯君集。谋反。事觉,太宗使其舅长孙无忌与朝臣数十鞫之,事状显白,然后集百官议之。当时言者犹云:“愿陛下不失为慈父,使太子得终天年。”太宗从之,并废魏王泰。陛下既知肃宗性急,以建宁为冤,臣不胜庆幸。愿陛下戒覆车之失,从容三日,究其端绪而思之,陛下必释然知太子之无他也。若果有其迹,当召大臣知义理者二三人,与臣鞫实,陛下如贞观之法行之,废舒王而立皇孙,则百代之后有天下者,犹陛下之子孙也。至于开元之时,武惠妃谮太子瑛兄弟,杀之,海内冤愤,此乃百代所当戒,又可法乎,且陛下昔尝令太子见臣于蓬莱池,观其容表,非有蜂目豺声、商臣之相也,正恐失于柔仁耳。又太子自贞元以来,尝居少阳院,在寝殿之侧,未尝接外人、预外事,何自有异谋乎?彼谮者巧诈百端,虽有手书如晋愍怀、裹甲如太子瑛,犹未可信,况但以妻母有罪为累乎?幸赖陛下语臣,臣敢以宗族保太子必不知谋。向使杨素、许敬宗、李林甫之徒承此旨,已就舒王图定策之功矣!”[边批:危词以动之。]
上曰:“为卿迁延至明日思之。”
泌抽笏叩头泣曰:“如此,臣知陛下父子慈孝如初也。然陛下还宫当自审,勿露此意于左右,露之则彼皆树功于舒王,太子危矣。”
上曰:“具晓卿意。”
间日,上开延英殿,独召泌,流涕阑干,抚其背曰:“非卿切言,朕今悔无及矣,太子仁孝,实无他也。”
泌拜贺,因乞骸骨。
[冯述评]
邺侯保全广平,及劝德宗和亲回纥,皆显回天之力。独郜国一事,杜患于微,宛转激切,使猜主不得不信,悍主不得不柔,真万世纳忠之法。
补
张延赏,唐朝宰相。前几篇提到过了,和李晟是政敌。
郜国大长公主,唐肃宗李亨的女儿。这个公主和公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是“公主”,皇帝的姐妹是“长公主”,皇帝的姑姑是“大长公主”。这里面是有着辈分差距的。所以这位“大长公主”实际上是唐德宗的姑姑,实际上这位“大长公主”的女儿还是唐德宗的妃子萧妃,也就是说,这位“大长公主”还是唐德宗的岳母。后来她因为使用巫蛊之术,被唐德宗囚禁,一直到死。
升,即李升,太子詹事,大长公主的私通对象。
舒王,即李谊,是唐德宗的弟弟李邈的儿子,也就是唐德宗的侄子。唐德宗非常喜欢他,把他收为养子,行二。李邈被追赠为昭靖太子,就是下文提到的昭靖。
建宁,即建宁王李倓,唐肃宗李亨的第三子,深受李亨的喜爱,甚至想将李倓立为太子,结果被李泌劝住了。故事在49,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后来被诬陷,被赐死。
承乾,即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长子,太子。腿有残疾,后因弟弟李泰谋夺太子位,所以谋逆,事败被废。
侯君集,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李世民继位后封潞国公,跟随李靖学习兵法。后与李承乾一起谋反,事败被杀。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是李治的舅舅。后被李治削爵流放,自缢而死。
魏王泰,即李泰,唐太宗嫡次子。李泰才华横溢,是李世民最偏爱的儿子。因为深受父亲宠爱,有了夺嫡之心。李世民为了让儿子“和谐相处”,选定了李治为继承人。
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她构陷太子李瑛,导致李瑛被赐死。
太子瑛兄弟,即李瑛,以及兄弟李瑶,李琚。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太子。
晋愍怀,即司马遹(yu,四声,遇),司马衷之子,司马炎之孙。司马遹从小聪慧,所以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白痴亲爹。但是他被贾南风等人设计谋害,被废为庶人。
杨素,隋朝将领,封为楚公。他率军灭亡南陈,并且支持杨广成为太子。
许敬宗,唐朝宰相。李世民时期封高阳县开国男,李治时期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封高阳郡公。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他是唐玄宗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从李世民到李治到武则天到李隆基,有多少个名相付出了那么多,才有了“开元盛世”,一个李林甫直接回到解放前。他的梗很多,最出名的梗是“口蜜腹剑”,形容人嘴甜心毒,阴险狡诈。
感
这篇实在是有点长了,知识点也特别多。
这李泌目前为止出场次数最多的人了吧。
前面第49篇讲的就是他保全了唐代宗李豫的太子之位。
除了出谋划策,他还曾经单刀赴会,平定了即将发生的叛乱。
真是一代人杰。
这个故事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意念在先,出手在前”。
仅仅是李升经常性的出入大长公主的府邸就揣测到有人要对太子下手,这实在是太凶了。
像这种事,我只能看到茶余饭后的谈资。
“白衣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