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开篇
一部书特别是经典巨著,怎样开篇,往往是作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可见开篇之难。路遥说过他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辗转多次,写了一遍又一遍,设想了各种小说的开头,最后却润物细无声的以一段平平常常简单的黄土高原描写开始了《平凡世界》的鸿篇巨著。
春秋历史一般认为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孔子编《春秋》选择以隐公元年开始,《左传》传《春秋》以婚姻家事开始。这种选择可能也是孔夫子的微言大义。
公元前722年,鲁国公子息姑摄位,也就是鲁隐公。谥者行之迹也: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隐,哀也。从他的谥号为隐,可窥见他的一生。【隐公的生卒年,惠公娶仲子的时间,与隐公的年龄,仲子去世年龄二十几岁,声子的年龄。疑点】
息姑的母亲是惠公元妃孟子的媵妾_声子,从《左传》文本看,在鲁惠公的夫人死后,应该继夫人被惠公收房。但事情的转变发在宋国另一位女子_仲子。据说,仲子本来是惠公为姬息选的儿媳妇,但因为貌美,惠公自己做了新郎。
不久,惠公的晚年,鲁国与宋国在黄有过一场战争,不知道这与此事有无关系。但从后面鲁胜,而隐公还要在继位后主动与宋交好看,理亏的应该是在鲁。鲁国第一家庭的混乱造成政治上的混乱,这也许就是孔夫子要从这里编写春秋的目的。
鲁国卿室为了自己政治权利连续性的关系,息姑很可能在鲁国卿室中有一定权威,而从法理上突然出现的公子允,让大家措手不及。隐公的继位,可能也非出自本意,因此,上位后处处有让位之意,犹豫不决,自己心中好意,别人怎么能知道,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真正的好心这就很难了,毕竟你是生杀大权在手的国君。即使你自己标榜自己让位,臣子也会误认为不是你自己的真心的,鲁大夫羽父才以杀掉太子做筹码,取悦隐公,没想到隐公真的有让位之心,但宽厚的隐公没有对此事作出防备,政治上的把控能力不足,造成自己的杀身之祸。
这种故事在以后的历史中还继续重演,只不过在精明的君主面前,毁灭的应该是献媚之人。
所以好心不一定有好报,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自己的好心,也要有自己的好手段,不知如何约束下属,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他最终沉没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