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建筑
隈研吾,日本当代建筑师,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由一大串获奖清单可见,在此不述),建筑风格以使用自然材料和强调基地环境为主要特征,善用木、竹、石、纸等自然材料,为建筑行业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自然的建筑”观点。于是我带着有点儿崇拜的心理拜读了他的大作《自然的建筑》。
原以为会高深晦涩,其实不然。他诚恳朴实的写作风格,读来无障碍,且常常被其中的职业精神打动。读完后再仔细品味他的建筑作品,同样也是一种质朴的气息,没有那种强势的形象,而是深度思考后,扎扎实实地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或是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材料,创作出如从周边环境中生长出的建筑。
尊重自然环境,坚持用自然的材料,是隈研吾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
隈研吾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是长城脚下的公社,即“竹屋”。他坚持用自然的素材“竹子”,扎根到建筑所存在的环境中,如“萝卜”一般从地里生长出来,而不是简单推平土地,在人工的基座上,“放”上如雕塑般生硬的建筑物。而这种雕塑般的建筑物,是存于当今世界90%的建筑物。不忠于环境的设计,是小动作、小聪明。
为什么曾经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材料的木材之类的自然素材会逐渐被混凝土甚至是钢材代替呢?混凝土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塑性、坚固性等等。与之相对的是木材等自然素材的易腐蚀性、脆裂性等,似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的建筑设计要求了。诚如隈研吾自己所言,自然素材也确实具有各种缺陷,但是,他想表达的不是那种冰冷的原理主义,而是想用自然素材不可避免的这种种缺陷,“使空间充满柔和的空气,为我们疗伤”,用“谦虚和努力”来摸索出解决之道,这是一种人文情怀,读来令人为之一颤。忽然觉得我之前的思维是否太过僵硬,从未思考过建筑在“疗伤”这一层面的意义?这应该是日本文化大环境的影响吧。
作为建筑大师,他所面对的也并非全部都是随心所欲、理想化的设计条件,他也有类似于迫于施工期限的压力的无奈,和不得不妥协的经历,他说“照顾到对方的要求,是将建筑变为现实这一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点”“对方的批评必然有一定的道理”“能够拯救自然素材的……是谦虚和努力”“建筑的希望只存在于这种对现实的认知和这种谦虚的态度之中”。这些句子读来,一个谦虚努力的建筑师形象跃然纸上,全然没有了之前在我脑海中的高高在上的“大师”感觉,而是让我对他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挑战未知的精神而感动。反观自身,是否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是否能用心去设计,是否站在甲方和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等,都是满满的收获。
文/鲍阳艳
欢迎趁早星人投稿:770804297@qq.com
**请在官方微信号直接回复: **
自然的建筑
获得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