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了应对非理性的七种策略,跟随这七种策略我们提升应对自己非理性的能力。
这一讲,我要跟你聊的人生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冲动。我们很容易不过脑子就决定一件事,我们也管这个叫直觉思维。但是不是直觉思维一定就不如理性思维呢?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它横跨了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各路专家在这一点上争论不休。
“畅销书之王”格拉德威尔,就在他的书《眨眼之间》里,专门研究了直觉思维的厉害。
他提到过一个实验,实验给一群小学生看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视频,让他们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
这些视频去掉了声音,只有 10 秒,学生们只看得到老师上课的肢体语言。就是这么一点信息,学生们还是很快给出了评价,而且结果和这些老师的综合评定完全一致。后来,实验者把视频剪短到了 5 秒、3 秒,其他学生也得出来一样的结果。
直觉思维就这么厉害,虽然是短短一眼,但是就能抓取到很多信息,而且每个人似乎都有这种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一见钟情,而且这一瞬间的感觉,可能比你花很长时间作的决策还要准确。
格拉德威尔就说:“试想你走在街上,猛然发现一辆卡车正飞速逼近,你有时间把所有选择从头到尾权衡一遍吗?当然没有。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就是仰仗于这种进化而来的决策工具。”他说的这个决策工具,就是我们的直觉。
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直觉是怎么起作用的,可它确实很有用,很多时候比理性思考的结果更有效。
但我们都知道,直觉思维也经常有失手的时候。诺奖得主卡尼曼就提出,人常常被“过度自信(不去看)、注意力有限(没看到)、认知偏见(看到了,因为偏见得出结论)”这类因素所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判断。即使都是一个行业的专家,对同一件事的判断也会差别很大。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作决策呢?
我的答案是把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算法。
具体怎么结合?我来带你看三个高手的做法。
卡尼曼:给直觉装上围栏
第一个,是刚说到的卡尼曼,我们来看他在年轻的时候是如何解决难题的。
他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时是 1955 年,卡尼曼才 21 岁,是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名中尉,他被要求给军队设计一个新的面试系统。之前面试的方式很原始,就是军官面试士兵 15 分钟,判断这个士兵的特点,然后把他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大量士兵被错误评估,在新的岗位上也不能完全发挥实力。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卡尼曼的头上,最后他给出的方法是,用一个算法把理性和直觉结合起来。过去的面试是纯粹的直觉判断,但现在卡尼曼整理出了六个维度,包括“准时性、社会性和尽责性”等等。
然后,面试官要做的事,就是围绕这六个维度,通过交谈给每个士兵打分。然后用一套固定的计算方法,考虑各个维度的权重,确定分数,再把士兵安排到相应的地方。
听起来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吧,实施起来,这个新的面试系统整体打分非常准确,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单一维度的评分效果。而且惊人的是,以色列军方还在使用这个系统。
过去就是依靠军官的直觉来评判,而卡尼曼做的是给直觉安上了围栏,用理性划定了框架,让他们在理性的框框里去发挥直觉,效果就截然不同。
在复杂的决策面前,卡尼曼提供的方法兼顾了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通过简单的算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泛泛地评判一件事,就不如建立起几个关键的评判维度,给不同维度赋予权重,就能让混沌不清的问题,变得清晰起来。 这个简单的算法,比专家的直觉更可靠。
吉仁泽:简捷启发式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只要维度不断精细,那我们的决策肯定越来越准确。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能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作决策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就要给你介绍第二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了,他就是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吉仁泽。他提出了“简捷启发式”,这种方法也是兼顾了直觉和理性的算法,能帮你依据有限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
具体怎么操作呢?吉仁泽在书里提过一个,发生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中心急诊室的例子,特别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过去,一个心脏病人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们要通过血压、年龄等多达 19 项的判断线索来确定危急程度。
这就类似上面卡尼曼的思路,我们给复杂问题建立很多评估标准,就能接近真相。但对于急诊患者来说,漫长的流程可能是个灾难。特别是很危急的病人,他可能根本就等不到 19 个指标检查完,这样的决策方法有贻误病情的风险,而且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所以,摆在急诊科的医生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员有限、时间紧急,怎么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出病人的危急程度?
布里曼医生和他的同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模型,大大缩短了决策的时间。他们只用三步,就能确认一个病人是不是高危病人。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如果病人的收缩压低于 91mmHg,就判断他是高危病人,赶紧抢救,不再看其他指标。
如果收缩压没有低于 91mmHg,我们就看第二条线索,也就是年龄。患者年龄在 62 岁半以下,一般不会出太紧急的问题。如果病人的年龄超过 62 岁半,就要充分重视了,这时候就要判断第三个线索。
第三个线索是“窦性心动是不是过快”,如果是的话,那就被判定为高危,紧急抢救。
你看,原来一个病人来要先排除掉 19 条线索,现在最多只需要看三个,就能确定问题。而且,这三个问题只用回答“是或否”,特别简单,容易程序化。这个方法大大提升了急诊室的运转效率,和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吉仁泽把这类方法总结为“简捷启发式”,就是把复杂的理性推理,简化成了简单可执行的决策模块,或者说它是一个行动原则。
其实在本质上,吉仁泽的思路其实在卡尼曼的思路上,又进了一步。如果说卡尼曼的思路是把单一问题多维化,那“简捷启发式”是修剪了决策树,抓出了关键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最后的效果是,他把复杂的理性决策,简化成了类似直觉的简单决策。
阿尔法狗:先直觉再计算
第三个高手,是来自职业棋手的解题思路。
我们常常觉得围棋高手计算能力一定非常强,还流传着高手心算 50 手的传说。但荷兰心理学家格鲁特发现:顶尖棋手的计算能力和相对弱的棋手区别并不大。
围棋大师吴清源也经常会被人问起:你会目算多少步?吴清源的回答却出乎提问者的意料,他认为,不用看那么远也能够下出好棋。
真正高手是怎么作决策的呢?
吴清源说他走一步棋,其实就是做两件事:
第一:找到候选的几手棋;
第二:从最有可能性的那一手开始评估,如果不错就走棋,不行就评估下一个。
简而言之,高手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的直觉好,能够快速地抓住重点,找到最有可能性的那几手棋,然后通过计算选出最优的一手。
那高手的直觉是哪儿来的?是通过大量理性的训练和实战获得的。
把这个思路做到极致的是谁?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一个 AI,阿尔法狗。
围棋的变化数量太多了,比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加起来还多。围棋不可能像象棋一样,机器靠强大的计算能力,用穷举法去打败人类。
那阿尔法狗是如何完成这个逆转的呢?
扭转局势的秘密就在于:让阿尔法狗模仿人类下围棋的方法。
第一步:根据从人类那里学来的下棋直觉选择 5~10个落子点;
第二步: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别计算这些落子点的最终胜率,然后选择胜率最高的那一手。
阿尔法狗的决策模式,是先用直觉思维选定范围,再用理性逐个分析计算。阿尔法狗的算法思路,也是把理性和直觉思维结合,它把这个效用发挥到了极致。
本讲小结
面对决策这个难题,这一讲我带你看了三个高手的解决方案,背后他们都是综合了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让二者形成一个完整的算法,从而大大提升了决策的质量。而世界上那些最厉害的人,几乎都是一个人肉阿尔法狗。
希望阿尔法狗思维所提到的决策方法,能给你带来启发。
思考题
你平时作决策的时候,更依赖直觉还是理性?听了这一讲之后,你打算作出什么变化吗?如果你有有趣的决策模型,也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
划重点
如何提升决策质量?
卡尼曼用的方法是,建立几个评价维度,给直觉装上围栏。
吉仁泽的思路是,把复杂的维度简化,考虑最必要的因素。
阿尔法狗的思路是,先用直觉框定最靠谱的几个方案,再通过计算算出胜率最高的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