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有记录这次出行,又到了护林防火的季节,突然想起去年在四万贯村和兄弟姐妹们上山看护的时刻,这也是我脱贫攻坚工作驻镇的第二天,在毕老弟、娄老弟还有苑委员的邀请下,我加入了四万贯组,跟随郝书记逐山进行检查,工作虽然枯燥些,但是回忆满满。正在我思考这些的时候,毕老弟的电话打了过来,真是心有灵犀啊!这让我想起了跟毕老弟的另外一次出行,一直都没有去记录下来,今天写出来,一是为了回忆,一是为了科普,了解我们身边的山水故事。
那还是国庆节前夕,我了解到兴隆洼镇有个著名的考古发现——兴隆洼先民聚落遗址,距今约8000年,比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还要早,被誉为“华夏第一村”。于是,利用假期,约着毕老弟开始寻找这里。因为第一次去,道路不熟悉,也走了好多冤枉路,最后走北路经高家店水库,翻过那个山梁就到了,遗址就在山梁下的南坡处。
兴隆洼镇(原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宝国吐乡)虽是属于内蒙古地界,但是距离黑城子镇只有30多公里,其中兴隆洼镇附近的河流也都注入黑城子河,算是一个流域。遗址在兴隆洼村与高家店水库的中间位置,在一个土层深厚的高坡上,北面是由贾家水泉、郭家水泉、小泡子沿、大泡子沿以及高家店水库形成的一个较大洼地(因为天旱,现在水很少),听说遗址西南角的坡下,至今还有泉水流淌,可惜当时攻略没有做好,没去坡下看。南面是不算高的小丘陵“大青山”,在古代,这里应该是水草肥美之地。
兴隆洼先民聚落遗址,从地图上看,应该有两个发掘位置,但是网上看到的介绍,基本都是东南这个有环壕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也忘了看西南那个地方了(又是攻略没做好)。对于东南这个遗址,网上介绍说: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一个椭圆形的环壕内西北-东南走向并列10排,共158座房址,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久远、居住面积最大、房屋排列最整齐有序的远古人类村落。该聚落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兴隆洼聚落遗址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1、居室、墓地一体,人猪合葬。这里的先人死后,直接葬在房屋的某个房间,并且人和他心爱的动物埋葬在一起。请看180号房址,内含118号墓,墓主人是五十多岁首领式的男性猎人,在这位墓主人的身边,是一公一母两头猪。其他随葬品也很丰富,主要包括:主人生前爱用的狩猎工具,一些刃部嵌有骨梗石刃镖、石斧、随身穿孔用骨尖状、刃器和饮用的陶杯。此外,还有一对玉玦耳饰及石管项饰。右手背上圆蚌饰。
2、兴隆洼玉器经放射性碳素测定为距今8200~7400年,被认为是迄今所知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器,开创中国史前用玉先河。135号墓出土一对大型玉玦,制作精美,直径约6厘米,是迄今发现兴隆洼文化玦饰中最宏大的杰作,堪称“玦王”,117号墓人头骨的两侧各有玉玦一块,据此有人说早期的玦饰就是耳环,而4号墓出土的却是一个小女孩头骨,头骨眼眶内有一块玉玦。她是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一个眼眶内有玉玦的人类遗骨。到底玦是干啥用的,目前说法不一。玦者,形如环而有缺口,常做配饰,有表达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如果玉是成对的,并且较小,放于双耳侧,就应该是耳环了。
3、“蚌裙”。用成百个蚌壳串连成蚌裙,围在腰间。
4、中国最早的猪首摆塑龙(S形)。这是不是玉猪龙的来源?或者就是红山文化地区古人的图腾?
就说这几点吧,关于兴隆沟聚落遗址出土的胡桃植物标本、1400粒左右的碳化谷粒(糜子占90%,谷子占10%)、“之”字形复合纹饰陶器、140余平米特大房址等情况可以自己百度下。如果想看到实际文物,可以去敖汉博物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