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worlddust。今天推荐一部可谓老少咸宜的喜剧。(没深度??)哎,看久了史诗级、烧脑的、养眼的大片外,适当缓冲下是好事。电影就是今年(2018)1月份上映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 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 ,2017)。
目前豆瓣、IMDb上的评分均为7.1(10分制),烂番茄上是6.1(10分制)。按烂番茄上面公布的票房数据,将接近4亿美元。
影片主线是四个青春期的高中生,误入虚拟的游戏世界,回到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生存下来和完成游戏的任务。故事可以说简单直白,有笑点,女主身材养眼(重点),属于约伴或独行捧着爆米花进去,就能收获二小时愉悦那种,不需要解谜般的烧脑(符合当下流行)。
电脑特效和音效做得中规中矩,出现的NPC人设,允许查看角色的status等元素能让游戏玩家会心的一笑。早在1995年,已被sony收购的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已推出Jumanji第一部科幻电影。区别2018年这部影片变化不大,只是当年进入的是Jumanji棋类盒子的虚拟世界,如今却是电子游戏世界,同样的乱入别人世界的桥段,显得老套。
虚幻世界生存法则,目的性大抵相近,以致影片按传统的三幕来进行。近些年有关奇幻题材的影片很多,如何突围而出,脑洞大开的增加笑点、精心设计的电脑特效似乎不再关键。交出70分的答卷,应付了市场需求,成为多数影业公司的惯例做法。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2005)
《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2008)
《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2010)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 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2016)
影片的场景从17分钟后,将演员们投入热带雨林的外景中,取景夏威夷的瓦胡岛丛林,影片最终目的地“豹山”,也为实景,只是12米高的“豹头”采用了泡沫、水泥、石膏做旧、凸显了石头效果。另外47分钟后的中东市集,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电影产业基地里搭建的场景。攻击性猛兽的白化犀牛、河马、美洲豹、强森开摩托车一路上飙采用了电脑特效。可见美国的美术指导和场景设计师还是有干活的。
在1996和2016不同的两个年代,场面调度里的空间布景、道具、布光等元素,算是稳打稳扎。如1996年那幕出现了盛行的磁带、黑胶、任天堂游戏机,2016年也可看到熟悉的imac一体机、xbo360、sony xz1手机、Epson XP-821打印机等。
一部吸引观众的电影,少不免是影片里的冲突,观众跟着剧情发展,主角遇到挫折的沮丧,面临危险的紧张,影片每秒24帧的画面里,尽情挑拨观众的情绪,如果说观影的目的就是短暂的替换了人生,感角色所感,这话我觉得没毛病。
影片里主角们误入虚拟游戏世界,为了回到现实世界,必须挑战危险,并且有生命的危险。生命危险成最大的冲突。
哪曾想玩个游戏而已,还要搭上一条命?又不是我要玩的,是赤裸裸的强迫。我投降还不行吗?这是主题上的冲突。
每个人在这游戏里只有三次续命的机会,这个是角色上的冲突。到底,我应该苟且到永久还是打鸡血般勇往直前?团队协助的可靠还是遵循本性的自私和懦弱?关键时刻,牺牲谁呢?你、我还是她?
生与死、虚拟与现实、正义与邪恶、弱小和强大,这些与价值观、与意义相关的东西,影片展露其实很少,手法上是弱化了。或许导演杰克·卡斯丹只想拍一部能轻松卖座的影片而已,关于价值观和意义的事情一笔带过,就像强森向芬巴展示自己懦弱一面的那一幕,都像念台词般走个过场而已。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嗜好力量,喜欢有力度的人生,迷恋强而有力的主宰能力。当主角们完成任务,陆续返回现实的时候那刻,化身勇石博士的斯宾塞开始犹豫,是继续留在这虚拟世界,继续拥有强大的力量、无限的生命、崇高的声望抑或回到现实做一个弱小的书呆子?
这个问题,在这一刻,相信每个观众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人的生命有三次延续的机会,你会过得和现在不一样吗?是放纵还是敬畏?记得以前香港有个劝阻青少年吸毒的广告,里面的广告语,至今记忆犹新——“生命无take two,请小心演绎。”
有关生命的重量,每个人感受一样,可用的次数彼此也相同。珍惜这一次,走好每一步,其实就是影片想告诉我们,却没尽最大努力去发声的主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