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陷害老子的那个大臣被杀,老聃重回到了守藏史位上。老聃在周都居住的时间长了,学问越来越精深,声名也越来越响亮。春秋时称学识渊博的人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都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6年,孔丘已二十五岁,不仅学识大为长进,懂礼守礼,而且风度翩翩,鲁国已有很多少年来拜他为师。孔丘觉得自己年纪轻轻的,平时虽然注意学习周礼,但对于周礼的知识自己所知还是不够系统,尤其是关于周礼的理论原则,自己所知道的还很浅,这样教育人家的孩子,不是误人子弟吗?他想起自己曾随其助葬的老子,那次短暂的关于葬礼的回答留给孔丘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可惜当时自己只有十七岁,没有能够多请教。得知老子已回到周王城洛邑(今洛阳),那里有宗庙,还有丰富的典籍,正是学习与实践周礼最理想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和南宫敬叔一起到周王都洛邑去学习周礼。南宫敬叔很高兴,他向鲁国国君提出与孔子一起到周都学习周礼的要求。鲁昭公对他们这种求知精神十分赞赏,考虑到他们家庭的经济都比较清贫,就赏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和一名童仆,算是对他们求学的帮助。
孔丘和南宫敬叔来到周朝王都后,老子听说孔丘来访,眼前立即浮现出几年前在鲁国巷党助葬时,向自己提出问题的诚恳好学的少年形象,便十分高兴地迎出门去,把孔子接进客堂。这一次,孔丘提出的问题仍集中于丧礼方面。老子针对孔子提出的问题都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教授之后,又带领孔丘拜访大夫苌弘。苌弘非常擅长乐理,教授孔丘乐律、乐理,并且引领孔丘观看祭神的典礼,考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孔丘在这个地方逗留了好几天。
在周王朝做图书管理工作已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子,熟睹了官场的腐败,开始对周礼的实质有所认识,他仿佛看到在文质彬彬、温情脉脉的礼仪纱幕后面隐藏着丑恶阴险和狡诈,周礼成了某些人谋取漂亮名声和官爵利禄的手段。眼前这位二十多岁的孔丘如饥似渴地来学习关于周礼的知识,从他眼神、举止动作和气质上看,都隐约可看出一种骄矜之意和急于从政的劲头。对这个青年,不可深谈,但也要适当敲一敲他。当孔丘满意地向他告辞时,老子一边送孔丘出门,一边诚恳地对孔丘说:“我听说富贵的人赠送给别人钱财,有优良品德的仁人送给别人以良言。我没有钱财,只是勉强被人加了一个仁人的称号,我就送给你几句忠言吧:“一个人自以为聪明,好议论别人的长短,以为自己的认识深刻,这种人也就接近于死亡了。真正聪明的人是不多言不善辩的,因为他懂得多言多败的道理。一个人自以为知识渊博,懂得一切,总是喜爱揭露别人的隐私或错事,这种人已经身处危境了。真正聪明的人无知无识得好像愚笨无比,因为他懂得多事多患的道理。真正有钱财的商人总是把财富深藏起来而给人以穷困的表象。真正有道德的君子也总是看起来像是傻瓜。希望你去掉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功名欲以及爱自我表现的毛病。”孔丘向老子鞠了一躬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老子送孔丘走到黄河边,看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那气势就像万马奔腾,那声音就如虎吼雷鸣。孔丘站在岸边,不觉感叹说:“时间就像这流逝的河水昼夜不停啊!黄河的水奔腾不息,人的年华也流逝不止,河水不知道流到何处去,人生最终也不知道回归何处啊?”老子听孔丘说完,就说:“人生于天地之间,是与天地一体的啊。天地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出生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人有幼、少、壮、老的变化,就像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啊?人生于自然,死后回到自然,如果能顺其自然,人的本性就不会被扰乱;人如果不顺其自然,在仁义之间奔忙,人的纯真本性就失去了。如果一心去追求功名,人的心情就会非常焦虑;如果一心去追求利禄,人的心情就会增加烦恼。”孔丘解释说:“我是担心大道不能推行,仁义不能实施,国家之间战乱不止,国家混乱而不能去治理啊。所以说有人生短暂,不能为国家建立功业,不能为百姓安居乐业有所作为的感叹啊!”老子说:“天地没有人推动而自己运行,日月没有人点燃而自己发光明亮,星辰没有人排列而自然有顺序,禽兽没有人创造而自己出生,这些都是自然现象,还用人去做吗?人之所以出生、死亡,之所以有的富贵、有的贫贱,也都是自然现象啊。如果人们都能顺其自然,那么国家自然长治久安,人心自然纯洁正直,何必一味地去追求礼乐而倡导仁义呢?一味地去追求礼乐而倡导仁义,就会越来越违背人的本性啊!就像人打鼓去寻找逃跑的人,打的越响,人就逃跑的越远啊!”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为什么不学习水的美德啊?”孔丘说:“水有什么美德?”老子说:“最美好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这就是柔顺的美德。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知道了'不言'的教导和'无为'的好处。”
孔丘听完,恍然大悟说:“先生的话,使我顿开茅塞:众人往往处于上面,唯独水处在下面;众人往往都处于平坦的地方,唯独水经常处于险恶的地方;众人往往都处于干净的地方,唯独水经常处于污浊的地方。如果我时刻都处于众人都厌恶的地方,谁还会与我相争呢?这就是最好的美德啊。”老子点头说:“你真是可教啊!你一定切记:与世无争,那么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是效法水的美德啊。水的德行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这是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这是善于隐藏自己;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是至仁至善的美德;它遇见圆处所在,必环绕而走,遇见方处所在,必折角而行,塞住必停止,放开就流淌,这是善于守信用;它能洗去万般的污秽,能正确地评判高下,这是善于治理万物;它用来载物,可以漂浮其上,用来映照,可以清澈如本,用于破坏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是善于使用自己的能力;它无论白天黑夜,注满一处以后便会向前流淌,是善于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圣人随着时机而行动,贤者针对不同的事情而变化,智者不用大动干戈去治理,通达的人顺应天时而生存。你这次回去以后,应该将言表之外的骄气去除,将你满脸想要实现大志的表情去掉。否则,还没看到你的人,就先听到你的声音了。身体还没走,风却已经呼扇了,张张扬扬,像老虎走在大街上似的,谁还敢用你?
孔丘说:“先生的话,都是出自肺腑而进入弟子的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守和奉行您的教诲,以谢先生的指教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弟子们问他:“老师去拜访老子见到了吗?”孔子说:“见了!”弟子问:“老子长什么样子?”孔子回答说:“鸟,我知道他们善于飞翔;鱼,我知道他们善于游泳;兽,我知道他们善于奔跑。对于善于奔跑的野兽,可以用网捕捉;对于善于游泳的鱼,可以用钩去钓取;对于善于飞翔的鸟,可以用箭射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它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上九天乘风而行的。我见到的老子,就像是龙,学识渊博深奥而神秘莫测,志趣高雅而难以知晓,就像蛇一样能随时可屈可伸,如龙一样顺应天时而变化。老子,真是我的老师啊!”
老子的良言教诲,确实深深印人孔丘心中。在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总是那样谦虚谨慎,不固执己见。回到鲁国后,闻风而来拜师的人比以前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