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母亲聊天的时候,她略好奇地问我为何这周的简书久久不见更新。殊不知,我已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徘徊了四天。
没有更新,不是因为三分钟热度后的冷淡,不是因为每日卒卒鲜暇的忙碌,更不是因为内心无事可写的苍白。恰恰相反的,是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因为内心的回忆和憧憬太强烈,因为担心自己没能将这篇文章写成理想的样子。
这周三是5月13日,是17年前,我与这个世界初遇的日子。我一直对17岁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执念,期待与忐忑同在,兴奋与烦恼并存。它就像人生课堂的学前班,让你用上一年的光阴将从前16载的回忆珍藏心底,然后用一场17岁的大雨褪去你的满身稚气,鞭策你学会独当一面,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准备迎接18岁从少年到成年的蜕变。
有人对我说:“17岁,是个大姑娘了,一定要更加努力啊……”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每每回想起这句话,却总忍不住想蹙眉反驳——我不是“大姑娘”,更不愿当别人口中的“大姑娘”。很多时候,当人们说“你已经是个大姑娘”时,都在无声地暴露出他们内心并未将你当做一个大人,至少,不是一个大姑娘。这句话更像是染上了鼓励色彩的暗示,渗透着不易察觉的哄小姑娘的味道——当你从心底里将一个女孩看作是“大姑娘”,你只会将这件事看作一种常态,而非不时将其挂在嘴边。
在我看来,一个会跟你说“你是大姑娘”的话的人,必定在期待着你蜕变成真正的大姑娘。与其说是陈述事实或者表达心声,不如说他在对你暗示着自己的期望:“快长大吧,长成更加成熟强大的样子,像个大姑娘般面对人生风雨。”是以,我不想做别人口中所谓的“大姑娘”,比起言语间的鼓励期待,17岁的我更渴望无声的认同。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要比同龄人更加早熟一些。从前的我曾为此而苦恼不已,现在却将这份成熟视作我的一身盔甲——都说“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万幸的是,在17岁的雨季里,我还有这身盔甲为我挡去哪怕一星半点的冰凉。我突然很渴望长大,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向前奔跑,渴望踏着自己开辟出来的小径丈量世界,渴望耳边不再萦绕着“你已经是大姑娘”的循循善诱,渴望身边人能真心实意地将我看成一个即将成年的大人。
我不是所谓的“大姑娘”;一个需要旁人隔三差五便加以强调的“大姑娘”;一个传统意义上落落大方,秀外慧中的“大姑娘”;一个活跃于人们口中的“大姑娘”……17岁的我,并不想背负太多沉重繁琐的束缚。我将所谓乖巧懂事的大姑娘留在17岁前的岁月,将秀外慧中的大姑娘邮寄给18岁后的未来,现在的我,只想趁青春洋溢,名正言顺地“叛逆”一次。不用过于在意旁人的看法,不用顾忌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像一个小姑娘一般,肆意地奔跑,大胆地闹腾。不瞻前顾后,不畏首畏尾,不害怕犯错,亦不恐惧失败。如果没有地图航标,那便随心而行。
撞了南墙又如何?我们还年轻,年轻的小姑娘不会被这点碰撞打倒,碰壁之后,又是一番砥砺前行。
见了黄河又如何?我们正青春,青春的小姑娘落下的泪总会被17岁的雨水洗去,泪尽之后,又是一片雨霁云开。
我不是大姑娘,17岁不需要大姑娘。这个年纪需要的,是带着刺的盔甲,是敢做自己的不羁,是不被束缚的小姑娘心性,是敢哭敢笑的洒脱自在,是不服输不低头的执拗青涩。小姑娘挺好,不会担心因为闹腾而惹人非议,不必害怕错失机会而患得患失……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面对别人“你已经是大姑娘了,不能这么哭鼻子”的话语,能理直气壮地反驳一句“我不是大姑娘”……我想,这才是我一直憧憬的17岁吧,肆意张扬,刻骨铭心。
文章就写到这吧,虽然这些文字只是我满腹心声中的冰山一角。似乎仍是没能写出心中最好的样子,但想表达的意思,字里行间至少也渗透了几分。17岁生日快乐,献上这篇迟到四天的心声,愿今年的你能坚定地说出:“我不是大姑娘。”然后像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一般,快乐地活着,追寻真正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