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看见、被理解、被满足时,她的问题行为就会越来越少,安全感也就此形成。
为人父母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大宝活泼好动,我担心他做事不够冷静专注。小宝倒是安静专注,我又担心她社交能力不佳,诸如此类,
也许我们的心里都有个完美性格比,想要孩子活泼又不失谨慎,随和又有些硬气,其中的比值要符合黄金比例才行,可这要求太高了,别说孩子,哪怕是大人,能达到这要求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而父母是否看见了孩子,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成为自己真正的模样。
案例:有两个性格相似的孩子A、B,她们俩都性格内向,在上幼儿园时就喜欢独自玩耍,游离在人群之外。
可十年后,两个小女孩的状态却差别很大。A能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愉悦,也能从独处中汲取内在的营养,获得成长的力量,而B却越来越郁郁寡欢,不愿回忆童年,对世界也充满戒备。
这其中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站在她们身后的父母。A的妈妈从一开始就看见了她,认为孩子就是偏安静型的性格很正常。这样的看见与接纳也给A带来了安全感。
所以,在面对别人的问题时“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玩”三岁的小朋友就能笃定又坦然的回答“我就喜欢这样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这样十年后的她也能客观的欣赏自己。她说“内向的人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更安静的思考与沉淀自己。”
相比之下,B的妈妈似乎一直专注于自己脑中那个理想孩子的模型,而没有看见眼前孩子的真实模样。她认为孩子是奇怪的,总是与人与团体都保持着距离。
孩子喜欢编程,可妈妈觉得孩子本来就不够灵活,担心孩子学了编程后会越来越呆板。
妈妈想把她装进模型中,磨去她奇怪的那部分,可妈妈不知道,当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妈妈都无法接纳看见自己时,孩子也会厌恶自己的特点,无法与自己很好的相处。
而如果妈妈欣赏孩子,接纳孩子,孩子就会认可自己,将这些特点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变成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那么,如何做到接纳呢?
首先,我们需要懂得与了解,先有一定的知识做储备,再通过日常与孩子的相处,学会观察与判断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A·多血质(外向、稳定)
行为特点:热情开朗、适应力强、好奇心强、毅力不足
情绪特点:情绪丰富
人际特点:善于交际、很少怕生、好领导他人
❎B·胆汁质(外向、不稳定)
行为特点:热情外向、冲动好斗、精力旺盛、缺乏耐心
情绪特点:脾气暴躁、感情用事
人际特点:喜欢争辩、好胜心强
✅C·粘液质(内向、稳定)
行为特点:举止平和、安静稳重、循规蹈矩、谨慎被动
情绪特点:平稳温和、隐忍克制
人际特点: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D·抑郁质(内向、不稳定)
行为特点:做事认直、洞察力强、胆小孤僻、适应性差
情绪特点:喜怒无常、高度敏感
人际特点:不善交际、独来独往
我们可以回想孩子的各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孩子在零到三岁时呈现的特点,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比较少受到家长教育及环境的影响,并根据这些特点判断孩子属于哪种天生气质。
当然,很多孩子并不能被完全归于某一性格类型,他可能还会兼有其他类型的特征,只是程度不一。
通过几种类型的具体表现,我们能了解到,性格类型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是一体两面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的扬长避短,让孩子充分发挥优势,同时对其缺点多一些耐心,不会盲目的将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对,因为我们能看到每个孩子,每个生命个体都是那么的不一样。
✅A·多血质(正确引导方式)
1·发挥优点
对于孩子的热情不要过分设限,比如强迫他安静下来。可以多带他参加一些活动,尽情释放自身能量,交到更多朋友。
2· 培养专注力
由于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注重培养专注力、自控力、谦虛等品质,可以给孩子培养一些艺术类的兴趣,如音乐、舞蹈、画画等。
✅B· 胆汁质(正确引导方式)
1· 情绪控制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放慢语速与孩子耐心沟通,帮孩子提高情绪控制能力,让他学会冷静。
2· 培养耐性
生活中适当“延迟满足”,另外平时可以多陪孩子玩积木、拼图类的游戏,多陪孩子做一些运动,帮孩子合理制定计划和小目标。
✅C· 粘液质(正确引导方式)
1· 观察与鼓励
粘液质的孩子遇到问题习惯隐忍,需要父母多多观察,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多鼓劢他们,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2· 激发热情
他们习惯回避、退缩优柔寡断,很容易错失一些机会。父母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体育类、团体类、竞技类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热情。
✅D· 抑郁质(正确引导方式)
1· 理解包容
抑郁质的孩子天生心思细腻,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包容孩子的不善交际,鼓励他们多社交,但允许他们放慢节奏,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2· 陪伴与鼓励
这类孩子对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有更多的需求,需要父母用心陪伴,但不过度保护。他们情感体验丰富,在文学、艺术上很有天赋,可针对性培养。
爱孩子就如她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我是辰馨妈妈,专注女性成长与家庭教育!
今日就分享到这里吧!感恩遇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