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打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的标题是《怎么能让学生喜欢上学》,但随着我思考过程的深入,我找到了1001个学生不喜欢上学的理由,所以,我就推倒重新开始,于是有了这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虽然您也有可能很熟悉这个话题,但是我希望可以让您从不一样的角度让我们重新回味下这个话题,并且之后重新思考下我们对于学校学习的定位和认知。
一、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人与其他动物一个本质的不同在于我们有思维能力,可以认知、理解、执行复杂的思维并付之于行动,但是即便如此,认知学家还是要为大脑加上注解:人类不常思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大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指挥你的行动、进行认知等等,思考并不是它最擅长的事情。试着来解答下面这道题目:
一间空屋里里面有一支蜡烛,一些火柴和一盒图钉。目标是让点燃的蜡烛离地1.5米高。你已经尝试过把蜡烛底部蘸上蜡液,但还是粘不到墙上。怎么样才能不用手扶,让点燃的蜡烛离地1.5米高呢?
很少有人能够在20分钟内想出答案,但是当答案揭晓的一刻,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难:用盒子里面倒出来的图钉把盒子钉在1.5米高的墙上,再把盒子挡住哦放置蜡烛的底座。
这个例子也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当你思考的时候,你也许会同意,对于一个陌生问题的思索过程,引用威林厄姆的话:
一、思考是缓慢的。
二、思考是费力的。
三、思考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的认知推理过程有难以避免的局限。)
想一想,当你在思考一些抽象的物理题目或者需要理解推倒的高等数学题目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认为思考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好奇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充满着各种新的好奇感。
这好奇感成为了我们开启认知大门最初的动力。不管是新的语言讲法,新的数学运算方法,还是新的科学实验,都是让我们觉得很新奇可爱。
但是,让所有的知识、新的事物上升到了一个运用的层次,尤其是一个比赛的高度的话。这个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你进阶通关的“武器”,成为将你与其他人区别的“铠甲”。
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早就让最初的喜欢变得烟消云散。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很多成人都喜欢玩消消乐,或者对于学生来说是王者荣耀,但是,当你被要求每天都玩几个小时作为一项任务,并且决定了你的升学或者升值的时候,事情就不会变的那么简单了。你可以观察下,厨师一般回家不再做饭,唱歌专业的学生一般平时不再想去KTV, 羽毛球专业的学生课后都不再打羽毛球进行消遣,游戏职业玩家下班后也不想再玩游戏了。
何况学习,是不那么有趣和令人着迷的任务。
学习不是坐飞机,不是躺卧铺,而是挤硬座
我现在有信心能够学习好一项我比较感兴趣的技能,准备一门比较难的考试,是因为我能够比较从容得去安排自己的作息、调节自己的情绪、规划自己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我没有硬性的目标,没有时间的压力,即使我失败一次,只要我足够坚韧,总有一天我可以成功。这,我觉得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那么学校呢?很多以为学校里面也是一个人生当中集中性学习的大好时机。
我既赞同、也不赞同。同意是因为确实只有那个时候貌似是可以心无旁骛的、有压力、有动力的去做好一样东西。但是不同意的理由更多,因为这个考试制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1.你不可以偏科,文理皆可。只要有一门学科掉了队,似乎你就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2、你的体力要足够能够挤上这趟硬座:得6点起床、10点睡觉、周末上补习班,课间抓紧一切时间来写作业。你们没有时间去修养生息、放松调整,你们只有劳逸结合。
3、你要克服本身个性带来的种种倾向:男孩你要小心仔细、字体工整整齐,上得了体育课、下得去音乐厅。女孩你要大气活泼、理科严谨缜密、去得了舞蹈厅、过得了体测。
4、你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试压力,所有人都会一再重复这个考试的重要性,重要的是,它只有一次。
5.你即使知道自己的弱点,但是紧张的学习,奇葩的制度,会让你没有机会作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调整:有人需要休息,有人不适合题海战术,但是在学校里不允许特例和反抗。
你选择和自己比赛还是和千军万马竞争
从学校出来后,学习用功、充电努力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较劲:我渴望提高,对未来的努力也让我对自己进行一步步的投资。我的确不如很多大牛,但是比我昨天的自己再进步一点点,我就可以坦然的进步下去。
学校当中,以前我用不用看重成绩,最重要是自己的进步来安慰考试失利的自己,结果却发现是可笑的。我确实可以这么想,但是我得把这个想法维持到我毕业工作后才可以真正实现。
你面对的,就是千军万马。你就是沧海一栗、有大多的人比你天资好、条件好、身体好,他们注定会是这次比赛的赢家。
学校学的东西真正重要吗?
会有很多人告诉你学校学习的东西真的大部分是你用不到的。我们所花的大量时间学习的知识,根据科学家研究,在毕业后的都两年如果没有经常性的有效的重复,95%的人已经忘记了80%的内容。而真正系统的工作上要运用的知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最多2年”的时间来进行掌握。
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教育是所有学习的知识被遗忘后唯一留下的东西”。
诗人艾默生说过:“我们中学、大学沉闷地学了十年或者十五年,最后只有一肚子的单词,什么都不懂。”
是的,最悲哀的事情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痛苦求学后,告诉你其实你学习的都不重要。
学校的教授方法和方式是多么的又爱又恨
学校是知识的传播机,但是它传播知识的途径让人爱恨交加。
英语听力很重要,但是老师从来不教听力练习的方法,高中学生更加没有自己听力的机会(学校认为学校每天都在放就是练习听力,而不让学生带mp3)
英语高考作文占40分,但学校高一不怎么写作文,到了高三教作文的方法还停留在初中的列举法:每种题材都告诉相应的句型,而不知道怎么去训练。
初中有阅读推荐书目,高中也有,但是你即使在晚自习做好作业之后仍然不被允许看书。
最悲哀的是,高考不考英语课文(除了单词),然后学校花了2年的时间在讲课文。
学生有上学的目的,却没有学习知识的动力
学生上学的目的也许是读更好的高中,读好大学,然后才能得到好工作。但是让他们把每一个方程、每一个单词都去和将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显然是不现实的。
学生们从初中开始就关在了学校这座无情的城堡里面,不知道高压锅,不知道没有生活经验,知识对于他们来讲是缺乏背景知识的,缺乏可以与之联系的内容。所以,有时候,学习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记住一些单词,做出一些习题是有成就感的正向回馈的,但是长期看,知识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自己的耐力。
亚当斯说:“说道教育,没有什么比干巴巴的事实积累的无知更让人惊讶的了。”
二、上学的意义
既然学校有这么多种种不足,学校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有,当然有,我也会义无反顾的送我将来的孩子去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学到知识,更是因为去学校中变得学习以下的东西:
你可以学的不够出色,但是你得学会坚持和妥协
知识也许会忘,知识也许也不是你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会有考试逼着你去学习。所以这教会你一个东西叫做:坚持和妥协。
而生活当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妥协和坚持,从做着并不是你最喜欢的工作却仍然坚持干着并且努力做到自己可以做的最好,到拼命付出某项事情之后却功亏一篑仍坚持从头再来一遍。妥协是让你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仍换有对未来的憧憬,而坚持是山穷水尽之后实现逆转的最终手段。
你可以进步而骄傲,却也应该为失败而负责
如果说考试是对一个阶段学习好坏的检验,那么,如果你享受了成绩优秀时候的沾沾自喜,那么当然应该去承担考试失利时候的错误反思,如果都是小错误,小粗心,就贸然把它归结为自己的失误的话,只怕你以后也不会在生活当中也不会学习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固步自封,身心俱疲。
学习调节自己的能力
学习就是一条很严苛的华山小径,即使你天资聪慧,仍然需要在学习过程当中调整自己的高潮和低谷,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早日成为自己的主人,早日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处理好荣誉、权威、同学关系
在学校这个生态小环境里面,荣誉是大家所追求的东西,你在经过努力之后即使得到了,是否得之即喜,失之则悲,你要怎么去看待这个周围人都追求的东西,可能这样的思考会引导你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学校里面,老师扮演者权威的角色,他决定着荣誉的分配。在国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要形成对于权威的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这样子的意识,以后恐怕就只能屈服了权威。权威是对的,你则应该学会服从,而当权威是错误的时候,你又敢于去挑战吗?
……
学校的意义,还有很多,写不尽,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通过学校这个进入社会前的跳板去引导孩子以最低的试错成本去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而在这重要的引导过程当中,缺少不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指导和影响,我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校、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