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的一篇有关于贾跃亭的报道:
贾跃亭黯然离场 生态设想崩塌
最近有关贾跃亭和乐视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这位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一直有人踩亦有人捧。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年末各大媒体热门报道的贾跃亭“中国好同学”。
贾跃亭“中国好同学”6亿美元挺乐视网,称不是赈灾
当时的报道,此时的结局,对比鲜明。
几分唏嘘……
长江商学院的来头我就不说了,这种高门槛、强人脉的培训课程亦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之果。
很想知道现在的“中国好同学”们,你们还好吗?此处并非讽刺,甚至有几分共鸣。
实际上,中国人很喜欢识人、助人。
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里,能够看对人、做对事,那是最牛的人。
因此,投资项目是中国有钱人欲罢不能的诱惑,做的好就意味着名利双收。然而,中国市场在投资上难以突显,能够像做成大鳄级别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样一种矛盾,让我这个做心理学的人别有一番感受!
一门事业需要金钱,一项投资能带来利益。长江商学院里“中国好同学”倾囊相助的恩惠,曾经让蒙牛起死回生,也成就了商学院一段佳话。
然而,如果带着这种传奇的幻想来寻找新的载体,却是在冒险和投机。
人脉,在西方的市场中显得很重要,它意味着最新、最快的讯息;
人脉,在中国的市场中显得很重要,它更多意味的是安全感。
中国人比较关注集体效应,有钱大家一起赚;而性格内敛的中国人在资源共享方面是比较保守的。
那么,大家在商业摸爬滚打、花巨资积累起来的“中国好同学”圈子,真的能够产生安全感吗?
以后还能不能继续有“中国好同学”?
当然能有!而且是更高质量的拥有!!!
谈谈“中国好同学”所拥有的和暂缺的吧。
“中国好同学”拥有金钱和丰富的创业经验,拥有成功路径上积累而成的阅历和眼界,这里所获得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多无形的财富。
很多成功人士认为以上就是自己的资本,然而,有时它会又成为绊脚石。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名商人,熟练而又独到的经商思路和手段是能力的展现,但忌讳把过去的经验作为面对将来的准则。市场经济的本质即是动态。面对新的对象就需要全新的分析。
比如:对牛根生的分析不能用于贾跃亭,他们处于不同的困境,他们是不同性格不同手腕不同心态的两个人。
我并不是说贾跃亭不好,牛根生好。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中国好同学,需要的不是英雄。
再强大的投资,也不应该在义气和猜测中浪费;再好的同学,都需要一份理性的分析和彼此的尊重。
中国好同学,首先应该是一位可靠的人、有正向的能量、拥有值得欣赏的品质;
中国好同学,彼此之间应该有过深入地交谈,不是酒桌上的志向抱负,而是抛开外在的标签和压力,面对彼此的内心,还能有诉说的东西;
中国好同学,最好有过心灵共同成长的经历,这是一个安全、互信、开发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调整,就算彼此并不认同,不够吸引,也会减少了一份算计和计较;
中国好同学,能一起在纷繁的城市中沉淀,有长远的目标,共同的精神视界。
有人会问?大家都已经这么大岁数了,防御心理多少都有,能找到象上面所说的这样的同学吗?
能!就是心理学的魅力。它能打开我们自己的心扉,同时获得处理问题的技巧。
我觉得中国人需要学习心理学,中国商人尤其需要学习心理学。
有的成功人士阅人无数,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手段,其实这些在成功路上积累的能力借用心理学的工具完全可以更好的发挥,越是成熟越是能够运用好心理学为事业和家庭助力。
在国外的投资领域里,心理学的运用和市场分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不过借着中国人以"人"为本的文化,如果能够运用好心理学,即是如虎添翼。
成功人士不但要参加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学习模式,更需要加入心理学的学习队伍,在繁忙工作之余加入心理学的成长团体,犹如进入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后花园,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宝贵经历进行沉淀,也是对现状的调整和平衡。
我们以前认为有钱了就快乐了,后来有了超出我们原来所设想的金钱,但是我们并没有得到所预想的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以前认为成功了就是幸福了,后来我们有了实现幸福的各种可能,但我们没有拥有幸福。
中国人的投资缺少心理学的指导,中国生活也需要心理学的润色。做一位既有中国人眼光又有现代识人、助人手段的企业家,这就是我们复旦大学心理学高阶课程EMAP想给各位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