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李密与杨侗
就在唐军大举进攻陇西与薛举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洛阳方面的李密也并没有闲着。李密的瓦岗军一直在和驻守洛阳的隋军交战,其意图是攻下此处作为据点,然后向周边辐射。
隋炀帝杨广死后,整个天下都陷入一种更大的动荡当中。李密知道隋室天下已经倾覆,司马消难杀了隋炀帝杨广及赵王杨镐。现在,司马消难和宇文化及正自江都杀来,一旦这一支兵马到来,那么自己就可能腹背受敌!
越王杨侗知道司马消难等人弑隋炀帝,立了自己的兄弟燕王杨倓为皇帝,并且于不久前连他也被也被杀了。代王杨侑在长安被废,现在是李渊当家。换句话说真正能够继承隋室江山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光是和李密打就已经够呛了。如果我们再和宇文化及干仗恐怕这个洛阳城也就不用再守下去了!你们各位都是皇祖父留在这的老臣,有没有什么好的计策?”杨栋担忧地问身边的亲信重臣。
这些驻守洛阳的隋军将领表现得出奇一致:“不如奉您为主,然后联李密南攻宇文氏西抗李渊。李渊虽说老谋深算,但毕竟还没坐稳龙椅。现在薛举和他正打得热闹,根本无暇西顾。您就没发现大兴(唐称长安)以东的唐军都是处在守势的吗?所以这方面无需担心。”
杨侗又问:“那么江都宫监王世充能不能联合一下子?此人深受信任,现在应当还是能够试一试的。”有亲信立刻表示反对:“先帝宠爱王世充倒是不假,那是因为他能够将先帝的意志进行绝对的贯彻执行。始毕可汗围雁门郡的时候王世充也是勤王救驾的部队之一。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先帝被弑,原先他和隋室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不能联合。只要保证他不觊觎咱们就行。”
于是所有人上《劝进表》,按照西魏北周以来的惯例“三让而后受之”,杨侗也就做了皇帝。一上台,他就传下一道圣旨要招安李密,让他“假节钺都督内外诸军事,兼大丞相”。
李密看着杨侗这份所谓的“圣旨”哭笑不得。自己和洛阳打了这么久交道,早在当年追随杨玄感的时候就已经在纠结于洛阳问题。但他万没想到现在居然得被自己一心推翻的政权招安?
可是李密一想到西边是老谋深算骗过了自己提前入主关中的李渊,东边是窦建德、刘黑闼之类的诸侯,南边还有个越来越近的宇文化及就感到十分害怕!窦建德一类的人物可以暂时搁置不提,李渊才是最有实力与自己一争高下的人!对这一方面不得不防。
恰在此时有消息传来李渊已经平定薛举,正在筹划下一步动作。李密只好接受了杨栋的“圣旨”并入城受封。于是一对宿敌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被迫联合对外,开始全力围攻宇文化及的北进军。
对于李密来说,杨侗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真正麻烦的是西面那个渐成气候的李渊。不过李密此时并不想和李渊发生正面冲突,他的考虑是先解决宇文化及以及司马消难再说。
而这支主导了江都政变的“叛军”内部实际上也发生了变故。宇文化及在行军路上虽被推举为帅,但是大小事务皆被他以“沉默”搁置。另外,这个人继承了隋炀帝生前用的仪仗、卫队及各种奢侈的器皿。此外他喜欢鞭挞士卒,左右动辄得咎……
司马消难意识到这么下去不行。如果想要全军北进回到故土那么一定不能把命交给这个白痴!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被天下视为“叛军”,毕竟隋炀帝再差,那也是一国之君。一旦有有心之人打着“替先帝复大仇”的旗号讨伐,那么就会得到很多响应。
于是司马消难把江都宫最为精锐的“给使营”以及骁果军中部分依然效忠隋室的军官串联起来决定再度兵变干掉宇文氏兄弟。
给使营的官兵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因为隋炀帝本身就待他们不薄。所以他们对复仇之事十分热衷,早已经摩拳擦掌;骁果军则是出于前途命运的考量而决定与司马消难站在一起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消息走漏了。暴怒的宇文化及对身边亲近的将领大声咆哮:“传我将令,各营今夜务必小心看守。还有,布下空营,以待叛军!”
当天夜里,司马消难带兵杀到宇文化及营外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他对麾下诸将作最后的战前动员:“诸公,为先帝报仇就在此时!愿诸位各自奋战,勿负隋室之倚重。弟兄们,与我杀入城中,杀!”
总攻开始了。
但是所有人杀进大营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司马消难立即意识到大事不好!他果断下令:“传令诸军立刻撤退!我们中计了!”话音刚落,宇文化及领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来开始分块围剿……
几个时辰下来,司马消难所部伤亡过半。给使营更是在混战中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逃离战场!可是他们虽然英勇,但是依然无法与宇文化及的部队抗衡,最后渐渐不支而败下阵来。
司马消难在乱军中拔剑自刎,其余诸将或死或降。但是宇文化及的危险却远远不止于此——这一变动给了李密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么,瓦岗军会如何来打这场关乎后方安全的战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