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局动荡的晚清,有这样一个不甘平庸的人,48岁前,一贫如洗,三次落榜、结不起婚,只能去做“倒插门”。
48岁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路“火箭式”晋升,最后和曾国藩、李鸿章并成为“晚清三大中兴名臣”,纵使闭关锁国,时代环境不好,也能突破阻碍,西学中用,干出一番成绩。
从“草根”到“晚清第一能人”,他用一生的智慧书写传奇。美国《新闻周刊》评他为“一千年来全球40位智慧名人”之一,连大文豪莎士比亚都排在他之后。没错,他,就是左宗堂。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左宗棠没有显赫的背景和家世,一贫如洗的他不信命,凭着过人的“大智慧”,活出了精彩人生。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命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好好把握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因为家贫,母亲要他改学医,碰到一个算命老者,劝他去读书、科举,老者把他命运推算得很准,作者深信不疑,过上了清心寡欲的日子。后来遇到云谷禅师,云谷告诉他“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
袁了凡按大师的告诫实践起来,最终改命成功,他不仅功成名就,还儿孙满堂,延年益寿。
他深知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于是把这传奇的亲身经历,以书信的方式写给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仔细地研究和体会,尽心尽力去做,千万不可虚度大好的光阴。后成书《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融合了佛儒道三教观念,体现出独特的伦理思想。袁了凡的处世哲学有很强实践性,并且不忌讳功名利禄,被大众所接受,不会流于虚伪。此书得到众多名人推荐,不仅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大,对如今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了凡四训:译解》是李新异老师不断精益求精,探索研究,用现代语言将《了凡四训》重新整理成文,本书包含原汁原味的原文,译者结合原文批注译成的白话文,还有老师对原文的另番解读,易学易懂。
李新异老师是世界著名易学导师、高端心理学导师,青少年康复疗愈专家,中和教育创始人,易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所创始人。著有《了凡四训.译解》、《棋与道》等著作。
《了凡四训.译解》是老师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以自己独到人生经历见解,多元化、多视角地诠释了《了凡四训》,帮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文中精䯝。本书主要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四个部分组成。通过了凡先生一生的所闻所感得到各种做人处事的经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阐述人生的真谛。
一、立命之学: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因为家贫,母亲要他放弃考取功名的想法,改学医术,即可养家糊口,济世救人扬名立万,也是他父亲的夙愿。
后碰到一个算命老者,劝说他去读书、科举,老人精通命数,就算是发生在袁了凡小时候的事情,都算得非常准确,这使得他很信服。他把老人推算出来的命里的运程和终身的吉凶祸福一一一牢记在心中,坚信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过上了无欲无求、按部就班的日子。
袁了凡到栖霞山去拜见高僧云谷禅师,他同禅师一起坐在一间禅房里,不眠不寐地坐了三天三夜。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袁了凡不解,云谷禅师就从极善的角度来引导他,劝他不要局限自我。一个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福薄”,改写自己的命运。
大师告试他“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昨日已逝,明朝未及,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才能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积极地开创、开拓,通过实践,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大师建议他:“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同时也要“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一个人必须要像孔子的学生曾参一样一日三次反省自己的过失,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才能天天改过,如果哪天没反省,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会安逸地认为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那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
袁了凡按照云谷的教诲实践起来,广积阴德,行三千善事。作为江南善举的倡导者,他以身作则,带领全家节衣缩食,宣扬众善奉行。得到功名富贵后,利用资源继续行善,并以自身成功的经历作为模范现身说法劝导他人行善。最终成功地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他在第二年的科举考试,名次就超过了算命的名次,此后扬名建功立业,求子愿如愿以偿,寿命也延长了好几十年。
二、改过之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是生来就是圣人,难免会犯错,但只要改过自新了,就是最好的事情。
那该怎么改呢?
首先要有羞耻之心。
孟子说:“一个人最大、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个‘耻’字。为什么呢?因为有耻之心,就会努力把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改正,就可以由凡夫变成圣贤。若没有羞耻之心,就会放浪形骸,失掉人格,与禽兽无异了。”
孟子所说的“耻”是指人对不好的思想以及不正当的行为所产生的羞耻感,当然也包括那些违反道德的事情。人们改名字、改风水来达到改命的目的,那都不是真改,真想改命运,必须改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向古代的圣贤学习,改掉自己生活中各种不良习惯,端正自己做人的行为,才能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增福。
其次要有敬畏之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鬼神理论对于古人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维持自身的道德水准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生活中人们敬畏神佛,敬畏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等圣人时,会要努力要求自己在德行和心性方面向他们看齐,真正去为善和力行,修炼自己的身心。
最后是一定要发大毅力、大勇猛心。
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还不肯改,都是因为得过且过,没有毅力。
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过失,一定要振奋精神,说改就改,切不可迟疑拖延,今日事今日毕,不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直拖下去。
一个人如果具备以上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做到有过即改了。
三、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指的是说一家人如果都懂得行善积德,那这一家人一定充满快乐,生活质量很高,并且丰衣足食。
孔子的外公颜襄是位大学者,他觉得孔家祖先做善事所积累的福德深厚,相信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兴旺发达,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妻子。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善有善报,还推荐了积善十方: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随后还具体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善:真假、端曲、阴阳等。
自然而然出于人的本性去做的善事,没有去求什么报答的,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善;为了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为善而善,这是假善。
吕洞宾在跟汉钟离练习炼丹修行的法术时,其中有种法术能将铁变成黄金,可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
吕洞宾就问汉钟离说:“变了黄金后,到底会不会再变回铁呢?”
汉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仍旧会变回原来的铁。”
吕洞宾又说:“这样的话,我就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汉钟离对他说:“修成神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凭你这句话,你的三千件功德已经圆满了。”
四、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中的“谦”卦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此卦译为:“天道之中,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充实。地道之中,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鬼神之中,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而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道之中,都是远离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亲近谦虚的人。”
《易经》上六十四卦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是勉励人要不断改正更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
《尚书》上也讲:“满招损,谦受益。”
法国大作家莫泊桑曾被他的老师左拉这样描述过:“他往往一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眼睛明亮而含笑,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布满欢快朝气的年轻人后来竟一举推出了《羊脂球》那个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他默默地听我们的谈话,然后他的作品源源而出,显出了炉火纯青的功力。完全可以说,《羊脂球》的享誉文坛,是谦虚好学的结果。”
作者最后褒扬了谦虚这种美德,“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劝人积极向上的书,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劝导人们向真、向善,知命、改命。书中讲述了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的智慧学,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