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想是什么
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梦想这个词汇的?
小学时,老师告诉我,未来你想成为什么的人,比如科学家,那么科学家就是你的梦想。
于是那年毕业,班上大部分的人在毕业留言本上写下的都是成为科学家。
可是还那么小,怎么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科学家又是什么呀?只能依葫芦画瓢,老师说啥就是啥呗。
最近我才发觉,其实梦想也许被我们那个时代具体化了,它从来都不是一种职业,它可以是任何东西,它可以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可以是一段经历,可以是一种感情,甚至可以是一个人……
梦想一直在变化,梦想源于内心的渴望。
人都是避祸趋福的动物,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就是这样,蜜蜂为了保护自己而有了蜂刺,老鹰为了捕猎而有了高分辨的眼睛和利爪,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出智慧,大家一直在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世界,只因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
那么梦想就可以说成是结合自身的情况,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爱花的人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是梦想,爱钱的人拥有财富是梦想,唯爱主义者拥有一段自己想要的爱情是梦想,流浪者行走在路上是梦想……
总结下来,梦想是物种进化中必然存在的一种本能,可以理解成是热爱,是活出真实的自己;梦想是通往更好的自己的路途。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长或短,或新或旧,被铭记或是深藏。
二、人生的三重境界(摘抄)
宋代禅宗大师惟信,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从哲学上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深化。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面,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精取精的过程,所以,看山不是山。
还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过程,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秩序。是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
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人家告诉你眼前这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告诉你远处那就是山,你就认识了山。你会心想“原来如此”,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因为了解得太肤浅,所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人在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我们开始分析哪座山更秀,哪片水最清。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争强好胜,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大多数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修行,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俗之事,一笑置之。
三、梦想的进阶
在日剧《别让我走》中有这么一段话:可成长总要走过一段没人陪伴的日子。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但是我想每一个真正的强大的人都独自经历过一段艰苦难熬的时光。
普遍的认知,梦想分为四个阶段:
1、独处,发现自己。
2、自律,监督自己。
3、反思,了解自己。
4、忘我,成为自己。
在当下的社会体系管理环境可选择性里,极少数人为社会带来了新的选择性,少数人走向了已知可选性人生的塔尖,大部分人还在选择区徘徊或是终其一生只是成为了别人。(28法则)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一个人在做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选择的时候心中所怀抱着信念和动力是真的想成为这样的人还是被动选择。一个人有意识的选择高于一切被动的推进。
1、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在基因的潜意识中有强大的自愈力和从众心理。如果没有一段独处的时光,会被身边的环境侵染,为了融入身处的环境在本能上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偏移自己的关注点而适应所选择的环境。找工作时,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去适应去学习,然后成为自己所选择的环境中的那些人。
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工作是立身之本,每一次换工作都意味着一次选择的失败,而时间是一种缺稀不可再生资源,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意味着我们的试错成本经不起消耗。如果很迷惘,请给自己一段与自己相处的时间,不去在乎任何因素,金钱,压力,欲望等等。全然当作一种投资,你会发现你一点儿都不亏,稳赚不赔。
毕竟,每一个强大的人都要经历一段没人陪伴的日子,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当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这时候就已经成功一半了。(10000个小时定律)思想是一个人的认知世界和原始动力,每当你想的时候,就会产生行动的冲动,这一切都是促使你成为自己的好兆头。
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只有两点:一、习惯的养成,战胜惰性本能。二、拒绝外来诱惑。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轻易成就一个人也可以随时毁灭。习惯的养成最笨的方法就是坚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坚持中调节心态。这里不多说,这类讲课和书籍都很多,想要了解的同学自己去找一下。
学生时期曾在一本书上抄录过一段这样的话:我这么努力学习逃离家乡,离开父母和朋友,只因为想要逃离掉那个看起来都自己都绝望的自己。这句话在我的生活中一直被铭记。
如果在熟悉的环境下不能够做到拒绝外来的诱惑,逃离自己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曾经摘录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航行于大海中的航船,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掌控风向,但至少我们可以调整风帆的方向。
无论做什么,埋头苦干当头老黄牛早已经是被淘汰的生存法则了,首先我们要想清楚学习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相比于工作之外,我们除了幼儿期的认识这个世界,所学习的第一件事情是为人处事。为什么有的人做人做事很优秀,而自己却不行呢?老师都会告诉大家,1+1=2,为什么要等于2?因为我们左手伸出一个指头,右手伸出一个指头,这样会有两个指头。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然而世事不可能都是这样简单的1+1=2。
我们要学习的是去主动想一件事为什么到最后是这样的结果。人生挺像一道道的数学题,题目摆在那里,我们要自己去寻找解题的公式,然后写出这道题的答案。
好的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需要记住那些公式去解答那些题,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去解答,这样解答的理由,这个公式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好老师,我们就得学会自己想,这道题为什么自己要做,出题的“人”又是什么目的?解题公式在哪里寻找?找到解法之后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工具又在哪里?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考虑下来,就算解答错误,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为什么。下次遇见类似题目就可以轻松面对,尽力避免犯错。
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其实都差不多的,只是差了一些经验和去问自己为什么的念头,这个“为什么”就是学习力的本质,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快速的接纳新的知识,建立自己的世界认知。
主动去问为什么会让你注意到更多的方面和细节,从而观察到以前注意不到的细节,更可以让你在生活中少放错,过的更自在。
出门在外,做人做事,前半夜先想别人,后半夜再想自己,反思自己每一天的所作所为会给伸出环境中的人和自己带来那些影响。
4、梦想的第四阶段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
小时候大部分老师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那谁谁,不要讲小话,影响到别人学习了。我的小学老师问过我:你长大后想要变成影响环境的人还是呗环境影响的人?我回答:影响环境的人啊。想在想想自己经年以来,全然背道而驰。
连环境到底什么样子的我都还没懂。未曾在社会里摸爬打滚一圈,怎知社会是个什么样?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它只会属于你一个人,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无一例外。
先去认识这个世界,在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时间都不晚。
梦想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像是酒窖里存放的陈酿,到了一定的时间,合适的契点,它被打开的那一瞬间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萦绕心室挥之不去,徐徐然之,促使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