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稿,一般来说,就是听书平台或企业在市场上寻找作者撰稿,统一拿给专业主播录播,最终制成音频+文字形式的读书产品。它增加了重叠时间,解放了人们的眼睛和双手,可以和做其它不动脑筋的事情同时进行,边走路边听,边做饭边听,甚至参加无聊又不重要的会议,也可以偷偷听……所以,这几年听书稿越来越火。那么,怎样创作一款听书作品呢?
创作听书稿,今天的课程告诉我们两个心法,一个模板,四个技巧。
一.创作听书稿,先得搞清楚什么是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口语或者音频语言,创作听书稿,必须学会口语化写作,也就是用自然语言的逻辑去创作。自然语言的创作有两个心法,一个是“交付”,另一个是“线性”。
1.听书稿交付就是读者一手交给你时间,你一手交给读者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如何做到交付?新媒体创作,想要完成交付这个使命,你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写作思路去谋篇布局,必须牢记职业读书人的本质是服务行业,时时刻刻地想着怎么交付,把你看到的最有价值的内容变成“老妪能解”的信息,交付给读者。听书稿的创作者,得时刻保持前倾45度的表达欲。
创作听书稿的常见误区是,撰稿人把书的内容全都缩略一遍,像晒鱼干一样,把干货全部呈现出来,写到最后基本上变成了一具骨架,失去了活力,不能吸引人们继续听下去。 交付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当做一块幕布,让书面语言知识投射到自己身上,转化后,反射给用户,把印象最深的东西讲给用户听。
2.线性内容是有开始、有中间、有结尾的信息流。用线性逻辑谋篇布局,就是让你的作品信息像河流一样往下淌。听书稿的线性包括起点和终点。起点是读者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础,必须对对象心中定义一个已知,哪怕它不是已知,也得先定义。终点是你要对用户交付的信息。
二.模板:总—分—总结构。
总,这部分包括点题,破题,介绍作者。点题;最好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精髓;破题:可写生活场景(踩中多数人的点)、时事热点、故事、痛点等激发听众兴趣;作者介绍:姓名,成就,特点,他在书中的核心观点,如果作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直接解释他在书中的核心观点,即对这本书进行解释,也即读了这本书,能得到什么,这一点常常被创作者忽视,最忌讳:直接照搬豆瓣、当当、京东或百度百科对作者的介绍,书封面上的介绍也不要照搬。
分:在书中摘取3-5个分论点进行论述,因为根据心理学,人们大脑的记忆组块适合3-5个,少于3个,会让人觉得内容缺失,论证不充分,多于5个,会让读者紧张,听起来吃力。选取分论点原则:采用金字塔原理,纵向上,上一层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横向上,每一层思想必须是在同一个逻辑范畴,同时也是相互独立,完全不重叠的。口诀: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主要论点重点论述,次要的也提一下。分论点论证:紧紧围绕论点,又要防止文章变得枯燥,可以到书中去找案例,夹叙夹议。每一个分论点结束时,要做一个小总结,还在行文中,承上启下,自然流畅地过渡,总结时,避免重复使用上文中说过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总,阐释完所有分论点以后,结尾部分要做一次整篇文章的总结,同时适当对全文内容进行升华。
三.四个创作技巧。
技巧一:由难到易,联系生活化的场景和概念,把复杂的理论说简单,把大词变成容易听懂的小词。
技巧二:由高到低,告诉大家简单现象背后隐藏着很牛的东西,把大家散碎的印象、不成系统的现象,归纳为一个概念,去寻找它的信息落差。
技巧三:从已知到未知,先从读者心里去抓一个已知,然后告诉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无到有,形成一个新知的交付。
技巧四:是非落差,先说一个现象,然后在用户心里植入一个认知,你以为是这样,其实,换个角度,没准会这么看这件事,把读者过去的认知给翻转过来。
最后,掌握了心法、模板、技巧,创作听书稿,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再辅以多听评书老艺术家说书,和听书平台高质量的作品,并多创作实践,才能实现创作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