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你好,很高兴你不把这样内容的信件看做是“吃饱了撑得",遇到一个能有这样共同话题的人,似乎不是太容易,也许,是我的朋友圈子太小了吧。但我觉得跟这个即使有关,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抛弃开现实生活的话,无论是在连同全世界的互联网上,还是自诩喜欢思考的那些人写的书里,我觉得同类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多的。这真让人泄气,我总反省自己是不是太偏执了,然而,对比了好多,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因为,我有一点是确信的:我不是不愿意改变,我只是没有被说服。
所谓的同类,不是单单指喜欢思考的人,我指会用正确方式思考的人。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里写了一个他搭车遇到的出租车司机,知道他是去参加某科学会议,开心的说,我也喜欢科学,但他谈起的东西,无论是飞碟还是百慕大亦或者古老羊皮卷,无不显示出他完全脱离了科学的范畴。如果喜欢科学的出租车司机你没有体验的话,很多人说北京关心国家大事的出租车司机应该形象明确多了。
这次,我想从你上封信里两个观点说说我的意思:
1.你说:我的切入点是:精神层面,研究探索层面;更多接近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的精神。不能拘束于目前“科学”范畴内,而失去了对历史的洞察力,对现实的判断能力,没有任何原则,即使偶尔有点原则,也可以非常轻易地放弃。
你这句话我是大部分同意的,比如,你强调了独立、自由、原则、推到重来。这些都没有问题,尤其,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头脑的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问题是:在你独立自由的得到了一个结论之后,你需要不需要验证呢?历史洞察力不需要科学吗?或者说,科学会阻碍你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历史洞察吗?原则,可能是一个局限,那,你觉得对历史的洞察要自洽这种原则,也是局限吗?
2、从哲学角度讲,“科学”也不是绝对的,在我们这个空间,时间里,我们所认知的“科学”,如果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所以基于这个原因,我说,思想的自由高于“科学”真伪,但是有个前提是“这个信仰不危害社会和他人”。
对于第二句话,依然,大部分是我都同意的,我的问题依然是:如果,你不是个不可知论的话(如果你是不可知论的话,你也不应该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不可知论者吧?),关于知的真假,你如何验证呢?
如同,自由虽然重要,也是需要通过“限制”来达到的,这个限制,是对他人的限制来保证自己的自由,也是对自己的“限制”来确保他人的自由不受侵犯。我不是在强调必须有相反的东西做对比,不是的,我是说,做事情,必须有实现方法,才能成立。白日梦可以天马行空的做,如果要做事,还是要判断评估的,逻辑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逻辑代表了什么?逻辑就代表了科学!即使,科学不是“完全正确”的方式,也是相对来说,“最好的”方式。除非,你自由得到的结论是纯粹的胡思乱想,不准备用于指导行动和思想,不需要评估好坏。
而且,你在第二中犯了一个“莫须有”的错误:在这个时空里,科学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对吧?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科学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的,对吧。综合者两个你所谓“不完备”的科学,就是对这两个时空完备的科学,对吗?退而求其次的说:除了科学的确凿之外,另外的那些东西,仅仅是因为“可能”在其他的时空里正确,你会更拥护它吗?哪怕,它在这个现实的时空里都无法验证?
我觉得讨论最常犯的一个错是:转换话题,比如,这次说这个,下次说哪个,说到最后,也都是各自摆了一堆自己的道理,谁也没说服谁(不一定非要说服),谁也没有收获。这太让人泄气了!而且,很容易引起对抗,这样的信件来往,就太没劲了,如果你以后有这样的感觉,可随时提出,也包括随时提示终止继续讨论。
谢谢你的信任,我自己来说,算是有点社交恐惧症的,感觉在聊天软件里,零碎的话题最容易引起歧义,我打电话的时候,都老担心没话说的时候会冷场,感觉这样的情景太难受了。还是电子邮件更好表达一些!
过客
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