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每日一读】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一、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
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二、感受 。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
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三、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四、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
“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
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真的还不会、没有学习过。
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做父母的,其实就是去回忆起我们小的时候,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我们又需要大人怎样的帮助和爱。
当我们能够连接到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就会以更大的同理心、耐心和爱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因为这份理解和懂得,既疗愈自己、成长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孩子。
【每日一写】
买了一本控笔练习的字帖,希望对写基本笔画有帮助,毕竟我的最大问题就是基本笔画写不好。也不知我当初语文教资面试写板书时怎么通过的,可能靠的是人格魅力吧,哈哈~
【每日一记】
警惕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
希望下周活动能够大成功
今天没去参加义工活动,有点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