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y-jane
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采铜
不要固封在这个环境里,不要将自身麻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当你对生活的一切习以为常,当你不愿意再改变时,你不是稳定,你只是在稳定地”懒着“。这是我看完整本书之后采铜给我的最大的感悟。阅读过这本书的伙伴都知道。《精进》这本书主要从七个角度深入解剖”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看过一些伙伴的书评,发现大部分都是从这七个角度来进行书评的写作。大部分人写过的我们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来详细的给大家阐述——如何通过提升这6种能力来改变自己!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信息或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或毫无意义。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下,我们通常主动或被动的关注了过多与我们无关的人事物,但这些毫无相关的东西,通常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这我们的思考和记忆。在信息过度充斥的今天,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成为我们改变自己的首要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切实做到——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1.学会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郑重”对待你仅有的时间。
孩子用“郑重”的态度玩耍,反倒是成年人,用戏谑的、游戏的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
互联网时代,我们接触的信息日益繁杂。学会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成为了我们必备的一种能力。相信很多人有这样这一系列感悟:每天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面对如此之多信息的我们,却不知如何取舍;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我们总是被标题吸引,打开文章正文之后匆匆看两眼又马上关掉;我们总是在寻找资源,搜索、下载、囤积,错把硬盘当成了自己的大脑;我们总是幻想能在一篇又一篇的网文中寻找“干货”,期待找到发财致富、人生辉煌的捷径。但是殊不知,我们所追求的这种“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居然在一点一滴的消耗掉我们所剩无几的业余时间。那么主动过滤“信息噪音”,让自己有富余时间、精力、脑力来寻找、领会更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我们必备的技能。只有过滤掉无用的信息,我们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属于我们的富余时间。
Tips:如何过滤对你来说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2.学会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的能力。
很多人在学生生涯肯定听过老师的这样一句话:合理利用时间。所谓的“合理利用时间”,指的就是选择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那么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主要从2个层面来判断:�收益+持续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好处,这个即为:收益。那么,这个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它能产生的长期效果的时间,我们就将它称之为:持续时间。比如,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是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失了。所以对玩游戏这件事情来说,它就是一件高收益但短持续时间的事件。再拿看连续剧来说,很多小女生疯狂迷恋连续剧,有很多大牌明星可以观赏,观赏连续剧时是身心愉悦的,可一旦节目结束,第二天能记起来的也不多,所以看连续剧也是一件高收益但短持续时间的事件。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这类“高收益但短持续时间”的事件了。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断的在做重复的无意义的事情。
所以,想真正学会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就从这件事情能否给你带来长持续时间来判断。
其实这就隐含了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持续时间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3.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筑就成未来。所谓,时间自有偏爱。当下你如何利用时间,将来时间就会以同样方式回报以你想要的结果。制定梦想清单,对梦想清单中的每一个小目标分解,踏实的走。把未来的目标真真切切的分解成当下的每一步。
发现人生中更多的可能选项:
当代很多人在进行选择时,通常是基于过去的思维、习惯、经历来做出选择。那么我们过去的这一系列思维习惯,通常在我们思考选择时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所以,经常造成的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如何才能发现人生中更多的可能选项呢?
1.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内心的标准很低,那么你所选择的那个选项只是在“差”中选择“次差”
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特别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这一现象更明显。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周遭的这个环境,殊不知,你本可以往高出生长,可你却屈就于低处发展。正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2.不要根据预设规则,放弃个人追求。
不要因为所谓的期待,让你正常的梦想戛然而止。
如果从人生的整个视角来看,对于年轻人,应当是“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而不是追寻“某种预设期待的轨迹”。这个社会给我们展现的大趋势,是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而如果你照着那个模板变成了他们理想的那个人,那谁又去成为你自己?
3.重新选择,并不意味着要推到重来。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
一个选择当然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许多年以后,一个新的选择也可能颠覆原先那个关键的选择,使人生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或重新驶回曾经的轨道。不论何种选择,某些深刻的经历和体验会被永久地保留下来,成为我们人生无法改变的印痕。人生本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它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就算重新选择,过去的经历也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
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人生的航线上,我们通常面临着不可预知,无法确定的未来。虽然通常我们可以为未来订立高远的目标,制定完美的计划,但是这些事前的规划总被猝不及防的现实打乱。最糟糕的情形是,在漫长的筹划、准备和酝酿之后,遇到无法预料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齐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当然不是,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
事前做好无穷无尽的准备,准备迎接一个好时机再来做这一件事情。可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呢?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
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养成了囤积癖,在网上下载一堆资料,积累了许多G,但是下载完之后就放在那里,懒得去看。也有很多好学的人,看到网上一篇篇好文章就勤劳的收藏起来,拷贝到软件里,可通常是存而不阅,不过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其实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我们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材料,只会做最浅层的加工,没有从深处审视。如果是一个优秀的主动的学习者,那么他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必定重视深度学习。重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1.对阅读到的信息,理解信息的浅层含义
2.深一层审视信息的价值,反思信息的用途
3.研究信息的内部组成结构,剖析该信息产生的效果
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操练: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受信息;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练技能,求日日精进。不管我们想学或者正在学的是哪一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可以思考,如何把我们所学的这一领域的知识将它转变成动态的,可运用的,可完成某项事情的技能。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绝不苟且:
在生活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它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什么知识都懂一点,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以下,可是什么事情都做不精,没有哪一项事情是他真正擅长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往往是最珍贵的。
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要学会取舍:
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情,兢兢业业的把它做精、做细、做好;
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
另外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主动探索学习、即刻行动、发现更多人生选项、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几种能力都将成就和改变我们自己,别把自己停留在常规性任务里。人有时是需要一些难度和挑战来刺激自己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肯出来,那么你也就无法催生出杰出的才能。
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个喜欢,谢谢您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