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友善是良好的社会风气追求。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有机会能够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好事。然而,面临别人的求助,我们是否每次都能做到“给人以帮助呢?”助人是否也会给自己造成困惑呢?
小婧“给人帮忙”惹出的烦恼
小婧,是一位24岁的女孩,大专学历,在国内著名租车服务平台工作,主要是在门店负责租车业务,工作两年,是部门里的老员工。小婧平时喜欢帮助别人,自己还在学习本科自考,是那种很要强和上进的女孩子。
小婧说,近期压力很大,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拿出近一半的时间帮别人处理业务,自己还要参加自考考试,经常加班,这种状态持续了快半年时间,感觉快要受不了了。
我也很好奇,小婧为何需要帮别人处理那么多业务?
1.公司人手不足
小婧说,公司一直人手不足,招不到合适的人。半年前,部门老大将发那个业务交给她,却也没有将原来的工作量协调减少,而且不算绩效。小婧发现,这部分工作比较复杂,处理不好,后续问题很多,也会给她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加工作量。小婧为了完成这些份内和份外的工作,经常加班,终于有一天小婧感觉到太累,跟部门老大提出了换人问题。老大还算是通情达理,说你做不来,那就换别人好了。别人接到这个任务以后,也是不情愿,表现处理好以后,遗留大量后续问题。而这些后续问题,仍要由小婧来处理,因此,小婧的工作量仍没有明显减少。小婧发现,那个业务部分其实存在业务流程问题,为了把事情做好,她向部门主管提出优化业务流程的建议,然而老大也只是推着做,并没有积极回应此事。这些事,小婧感觉非常苦恼,感觉自己的工作没完没了,总是要加班。
2.小婧担心不帮助别人影响同事关系
我对小婧说,你知道那是非本职且难以承担的工作,是否可以选择拒绝呢?
小婧说,我是老大一手培养出来的,部门缺少人手,我不能拒绝啊,我是老员工,入职两年多,业务我最熟练。平时大家有什么困难不会的地方,都会找我帮忙,自己也会停下手中的工作,立刻去帮助别人。自己有时也不想去,老大还会说,让自己去帮一下!烦的是,因为帮助同事,自己很多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经常要加班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原来,小婧承担了三份工作:自己本职工作、那份额外工作、助人的“救援队长”。
最苦恼的是,如果哪次没去帮助别人的话,他们还会发牢骚抱怨“不帮我。。。”。自己也觉得,不帮哪个还会得罪同事,自己感觉特别的累。
听小婧讲完这些,我觉得心里堵得慌。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购买某产品赠送,突然一天,不再赠送了,消费者开始骂娘,觉得商家抢了自己的东西!
在人际关系方面,“助人-依赖”似乎成为小婧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小婧习惯了帮助同事,而同事也非常依赖小婧的帮助。小婧因为帮助同事花去了大量时间,对自己本职工作还需要加班来解决,以至于“不帮助”还要受到同事的抱怨,小婧不得不继续努力帮助他人。因此陷入这个“助人-依赖”的死循环里,小婧倍感压力和委屈。
3.小婧喜欢帮助别人
小婧愿意帮助别人要是好事,可是为何走到了“不帮别人,却引来他人抱怨”的境地呢?
这不得不从小婧的性格说起。小婧是家中老大,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妹妹,自从有了妹妹以后,小婧喜欢什么,妹妹就吵着跟她要一样的东西,小婧没办法,只好由着小妹妹,没办法跟妹妹抢东西啊。时间长了,小婧慢慢不再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多是满足父母和妹妹的需求。嫁人以后,婆家为小叔买了房子,小婧仍然觉得,自己有能力和老公一起去买房,并不会去跟婆家要钱。
就这样,小婧成长为一个“习惯担当、具有利他精神”的女孩,“助人”已成为她性格中的一部分,这种品质对家庭、社会和他人来讲是非常优秀和可贵的!然而,当小婧过多的承担责任以后,自己也会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因为完成本职工作和助人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小婧的精力和体力却又显得那么有限。
4.如何助人不累,反而获得成就感呢?
助人是好事,但助人如果自己感到累,就需要做些调整了。
小婧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给自己的“助人行为”设定界限,哪些事可以帮忙?什么时间可以帮忙?如何帮忙?帮忙之事与自己本职工作之间的轻重缓急关系?帮忙的目的是什么?
“助人”的目的很重要,特别是同事间。你帮助别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出解决方案?还是通过你的帮助,让别人获得成长呢?如果是第一种方式,可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其实是把别人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你获得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和别人的认同感,在别人心中可能会形成一种印象“有难题找你就可以解决了,因为你愿意解决难题”,别人因此非常“依赖”你。如果选择第二种方式,他人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你需要做的是帮忙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资源,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第二种方式帮助,作为接受者来讲,他不会得到一个直接答案,而是需要自己的努力之后,才能够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
助人之事与自己本职工作间的轻重缓急关系如何呢?
很多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热心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不及时帮助的话,好象是自己的不对,有时还会觉得内疚。这里有个核心想法“别人遇到困难,向自己求助了,自己应该帮”,如果不帮那会怎么样呢?自己可能因为害怕抱怨的负面舆论而被迫帮忙。显然,小婧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自己被道德绑架了!”
帮忙本来是主动的事,如果被道德绑架变得被动,自己就会很难过。自己需要厘清“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助人之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职工作是第一位的,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怎么帮忙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当助人之事影响到本职工作了,做些调整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特别是当本职工作与助人之事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优先完成自己本职工作是本分!
5.如何应对他人未得到帮助的负面情绪呢?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开始习惯“买一赠一”的消费方式,租车有赠券,买家电看赠品,无论做什么,如果没有点赠品的话,你的产品好像就没有市场了。这种依赖赠品的行为方式,转换到职场中,习惯依赖同事帮忙以后,一旦得不到就要抱怨。抱怨的原因其实有三,没有得到帮助,没有得到“未获得帮助的理由”,以及未获帮助后的手忙脚乱。
如果等到负面情绪出现再做工作的话,为时已晚,因此提前做好“不能及时助人的舆论宣传”视为上策,同时说明自己当下“助已”的现实需要,可能会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
助人是好事,也是一件量力而行的事。作为助人者,做好份内事的基础上,做些助人的事是好事,如果超过自己的精力能力之限,也可以拒绝;作为求助者,获得他人帮助需要感谢,毕竟那是别人的情分,而不是本分。如果别人不能帮忙的话,也是理所当然,别人必然有无能为力的原因和理由,也不必苛责。
想起优步进入中国的经历,优步在国外是没有赠卷的,而进入中国以后,看到国内商家的“赠送”营销模式,优步也选择了赠送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对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影响很大,对比小婧的经历,我想赠送营销是否到了需要重新思考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