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还没有去看《战狼》系列的电影,最初的原因,与几年前看过的一个吴京的访谈节目有点关系。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吴京在那个节目里说,在我们国家的影视剧里,没有那种很man的真男人形象,都是一些小鲜肉啊,所以他想拍一部很纯爷们儿的电影,展现那种荷尔蒙迸发的形象。
那些话本身好像也没啥问题,让当时的我有些不舒服的是吴京的表情,比如在提到“小鲜肉”时,他的表情给我的感觉是他嫌弃“小鲜肉”,而在说到“纯爷们”、“荷尔蒙”这类词时,又加重了语气,显得激动,推崇,热血澎湃的那种。(为了写这篇文章,连看了几个吴京的受访视频,但未找到当时看的那个,所以我的描述,或许存在记忆误差。)
其实我并不排斥“硬汉”,只是,若有人试图告诉我哪群人不是真男人而哪群人是真男人时,我会敬而远之,况且,荧幕上不少“铁血真汉子”“老爷们”还挺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这种抗拒的感觉类似于,害怕自己走进了一个老打鸡血,老喊口号的公司,有点紧绷,不舒服,累,尽管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吴京一直攻击“娘炮”,可他自己就是偏见的受害者啊》,又见了吴京抵触阴柔男性的言行。下方为该文章的一部分截图:
看到后,觉得吴京嫌弃“小鲜肉”,应该不是我对他那些表情产生的理解偏差。
我观察了下那文章下方的评论,以及电影群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不少人强调:吴京在《开讲啦》里说的那番话,只不过针对“娘炮”,而非长相阴柔的男性。
在他们为吴京说话的时候,我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偏见:抨击“娘炮”是没什么关系的。
还有朋友对我说:“还好吧,没有很大的问题,包容是有限度的,如今社会,尤其是幼儿园阶段,老师多是女老师,小男孩都变得不够有冲劲和竞争力了,这可能对社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寻找吴京的视频过程中,看到了吴京曾在受访中也表示过:“我觉得衡量一个男人的标准,不要从外型去衡量,而是应该从这个男人的气质,和他的责任、担当来衡量。”这句话似乎表明他并不排斥外形“女性化”的男性,但我有些纳闷,既然如此,那么他为何要在公众场合宣称自己曾对外形时髦,只是走路一扭一扭的陌生男生进行人身攻击?而且,还是在不清楚他们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担当的前提之下。
我不了解吴京,也不知道他心中对“娘炮”下的定义到底是怎样的。写这篇文章并不想针对吴京,而是想与大家说说有关于“娘炮”的一些想法。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对“娘炮”的宽容度,似乎还比不上对同性恋者的包容程度。不少人持偏见,但却不自知,甚至合理化一些偏激言行。忽然想为阴柔的男生们说说话。
有些人看着如今被女生们迷恋的男明星们,如鹿晗、吴亦凡、陈伟霆,就作捶胸顿足状,忧国忧民地说:中国男人已经进入了“娘炮化”的危险境地,中国的审美已经畸形发展。
虽然有人强调“娘炮”并非是指“小鲜肉”,但是,那种“娘炮化”焦虑往往是在看上述“小鲜肉”们走红后产生的。实际上,那些说话时习惯性翘兰花指的阴柔男性(非贬义),并没有多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在《大牌驾到》的节目里,华少对吴京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小鲜肉、中性美、阴柔美非常横行的时代,对男性的审美,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可以从节目里看得出来,华少对此现象的态度也是有些抵触的,他还贴上了90后女生心中的“令人匪夷所思”帅哥标准。下方为节目里贴出来的对比图:
我看了后,觉得白净白嫩又可爱的鹿晗,形象其实挺健康阳光啊;大长腿李敏镐,其实也挺健壮结实啊;小脸的吴亦凡,确实比濮存昕帅啊。
我们何必对这种调查结果反感?恐怕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几位胜出的男星的脸庞比较秀气,与传统文化中宣扬的“阳刚之气”有偏离。
在我小的时候,我也曾不喜欢比较“娘”的男生。初中时,有位声音比较像女生的男同学喜欢我,我对他态度很恶劣,在接到他递给我的信件后,连看都不看,就撕得粉碎。
而那时候,我同样也被教导“女生该有女生的样子”,于是爱玩爱闹的我也会遭到批评“你怎么可以像男生一样疯?女生应该矜持的。”
在亲尝了“性别刻板印象”导致的苦恼之后,会产生些同理心,也会暗自发问:谁规定了作为某个性别的人,就应该有什么固定的样子吗?
(女性主题广告短片《像女孩一样之打破限制》截图)
长大后看《人类简史》,一些相关说法引起了我的共鸣——想成为男性再简单不过,只需要出生的时候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就行。想成为女性也同样容易,出生时有一对X染色体,就大功告成。但“够男人”或“够女人”,不但过程复杂,而且要求苛刻。这些标准多半来自文化,定义男女角色、权利和责任的,只是虚构的故事,多半没有确实的生物学基础。
如今,在我看来,一些公认的“娘炮”,并不招人嫌,而且,他们身上有不少闪光点,列举一二:
如《奇葩说》辩手肖骁,聪明又努力,还幽默风趣,没有活成糙汉子,但他的“矫情”(重情),在我看来,好过一些“硬汉”的“理性”(薄情);
如歌手吴青峰,有趣,才华横溢,内心世界里有很美好、很干净的东西。
当阴柔的气质,可以与那些闪光点并存时,阴柔还一定得被扼杀么?当我们的文化包容接纳他们时,一定就是文化走向畸形吗?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已经走向了多元。我比较倾向于,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交友更侧重于对方的品德和价值观。
我不确定男孩子成长于幼儿园老师是女性的情况下,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但我认为:气质阴柔的人,也可以做到自信和努力;包容阴柔,不是强求大家都阴柔,而是主张不以性别刻板印象制约大家的发展,允许群体里的多样性;而社会对男性阴柔形象的刻薄,确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
艾玛·沃特森曾在联合国演讲中说:“我看到,年轻男性因为害怕自己显得不够‘男子汉大丈夫’,从而在承受心理困扰时窘于寻求帮助——事实上,在英国,自杀已经是20-49岁男性的第一死亡原因,比交通事故、癌症和冠心病造成的死亡都多。我看到,男人因为对男性成功的扭曲理解而感到脆弱和不安全。”
在中国,不少男性一样也受过如此困扰,在一个平台上,一个《男人被人说娘(娘炮)是什么感受?》的问题下面,我看到了这些话:
有没有从以上截图里,发现“娘”这种评价,打击面还蛮广的?记得我曾经还遇到过身边的人对写博客日志的男生表达鄙夷:“男的居然还写日记,那种人真是让人瞧不起,跟女的似的。”
有人觉得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很正常,没有必要去争论,甚至没必要去说,因为这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阻碍,作为社会中人,应该平常心对待,而深受其害的人,实在大可不必对现象感到愤慨或不满;
还有人觉得,运动不是那么容易推动,胳膊肘拗不过大腿,作为无名小辈,哪里能那么容易影响意识形态呢?
其实他们的观点,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我还是不希望类似的声音普遍存在。就好似,在一个歧视残疾人的环境里,我不希望太多人提倡对现象保持淡定或是冷眼旁观,却对残疾人说,“你应该坚强啊!”这就是对环境低期待的同时,对环境中人却有些高期待了。
另外,我认为,意识形态的改变,并非只是靠意见领袖们的摇旗呐喊,起关键作用的,还有我们这些无名小辈组成的社会群体。将军后面也得有士兵啊,无数个无名小辈,产生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况且也不是没有士兵混成了将军。谁是胳膊肘谁是大腿,有时还真说不定。尽量不要在别人“参军”前就泼冷水吧,这样可能导致一些幸福会延迟。
(如果众生相是如此千篇一律,那么世界是多么的无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