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两本书《杂文集》和《身为职业小说家》,这两本书是他的随笔,相比于他的其他作品,或许看过的人并不多。
过去我对村上春树的印象只停留在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这一名字以及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长年的陪跑者。虽然并没有看过他畅销书,却能从这两本随笔集中了解他过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的文笔风格。
我一直对日本文学持有敬佩之情,即使看过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店》和远藤周作的《深河》在我内心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前者是悬疑小说,作者用书信在时空上的移动解答问题,里面的每一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彼此牵连。后者讲述的是一群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年龄各异的人们,怀着各自的苦恼和疑惑踏上了印度之旅。两本书都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风格各异,但看完之后余韵无穷。
回到村上春树上,他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他的文字给我一种亲切感,让我感受到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近。然而,我感到惊讶的还是他踏上文学之路的原因。
29岁开始写作,三十岁获得《群像》文艺杂志的新人奖,以作家身份出道。他在上大学时结了婚,由于不想到公司工作就贷款开了一家酒吧,生意在接近三十时慢慢走上正轨。一九七八年四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村上到球场看棒球赛。球棒碰到球发出清脆的声音响彻球场,伴随着周围稀疏的掌声,他脑海中响起了一个念头“说不定我也可以写小说”。本来以为开酒吧过一辈子的他会滑溜溜的这么过自己的人生。那天回去之后他用半年时间写了第一部短中篇小说《听风的歌》,这本书获一九七九年的“群像新人赏”。从此之后,文学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也逐渐被全世界的人知道。
村上小时候从有成为作家的念头,在写作上也没有过人的能力。只是20岁末的那个春天下午,在神宫球场席上,他觉得有什么从天上轻飘飘地落在自己的掌心,有了写小说的想法。更为难得的是,写小说带给他快乐,每次提笔文字总能很顺畅的涌出来。
我写的这篇文章并不打算探讨日本文学或是村上春树,而是想说说从村上的故事中获得的感悟。
村上把三十几年前在球场发生的事用英语epiphany(瞬间灵感顿悟)来解释。他对这种特别的力量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这个机会赋予了他资格,蒙受了不少幸运。或许也会有很多读者认为他幸运,觉得他一定是有某种特殊的才华。
至少从村上的书中我没有感受到超能力,只觉得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村上春树出生于京都市伏见区,为家中独子,个性内向。双亲对春树的管教开明严谨,鼓励阅读,因此春树很小就可以看自己爱看的书,嗜读若渴。高中时期他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文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村上还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从33岁开始坚持跑,迄今已跑了30多年。在随笔集中他多次提及爵士乐,他几乎可以从任何一首爵士乐歌曲中写出一篇文章。
萨默赛特·毛姆说过“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意思是任何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天天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村上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虽然他多次提及他的幸运。他的写作能力源于他对阅读的坚持,他能从一首爵士乐中听出一个故事,也是长年累月对爵士乐的热爱。三十多年前在棒球场的那个灵感顿悟,不如说是二十多年的坚持所得来的。
最近,村上春树的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引起日本右翼分子的强烈谴责,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书籍的销量。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对历史的正视更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上帝才不会允许他的人生就这么滑溜溜的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