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空闲的时间看了大量关于可转债的分析报告,越看越觉得复杂,仍然没有头绪。
自己关注可转债很久,但是能够将自己知道的分散、不成系统的内容,简单明了的写出来,也着实不容易。
像极了生活,如果你只是知道一点点,那生活就简单地多。
你了解的越多,就出现了越多的比较;越多的可能性,就代表越多的权衡。
最终还是尝试从最简单的概念,一步步的说起。不强求集中到一篇文章里,力求把每一个点都说清楚
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债即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知道
能从债券转换成公司的股票,那么债券发行的主体必须是上市公司,且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行。
既然能够在债券与股票之间转换,那么可转债就有了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
当我们持有债券,而没有转换为股票的时候,我们可以像持有普通债券一样,获取稳定的利息。
当可转债所对应的股票上涨或者下跌的时候,因为我们对应着有转股的权利,所以债券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和下跌。
当上涨时,通常会表现出股性,可以像股票一样出现大幅的上涨。
当下跌时,通常又表现出债券的稳定性,不会跟随股票无限的下跌。
这就是大家所谓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点。
可转债的发行人
自2016年以来,证监会开始收紧再融资,包括鼓励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2016-02-25),取消重组配套融资、延长股东锁定期(2016-06-17),限制大股东参与定增必须通过直接认购(2016-07-25)。
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同时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和《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从定价基准日、发行规模、融资频率、前期资产等方面,收紧再融资的审核。
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将大股东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股份纳入减持监管。
以上措施有力的限制了定增融资,2017年前10月通过定增融资的数量和金额未及2016年的一半;相比之下,规定中明确指出了可转债融资不受融资频率限制,一紧一松之间,作为定增的重要替代的可转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
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在定增融资方面进行限制后,可转债成为他们在市场中融资的重要手段。
因为可以转换为股票,从某种意义就是一种曲线融资的方式
区别于发行普通债券,在上市公司准备发行可转债的那个一刻,他们内心是没有打算按照债券的方式归还的,他们有着强烈的转股意愿。
记住,债券发行人是没准备还钱,并且极其希望你转股的,这一点很重要。
可转债的优势在哪儿?
它的优势就像本文的标题一样,低风险。
我所理解的低风险有两方面的内容:亏损的概率和亏损的额度。
因为可转债有债券的属性,所以只要我们坚持持有,也可以像持有普通债券一样赚取利息。
除非上市公司破产或者在破产边缘违约,否则不存在本金偿还的风险。
当然赚取利息并不是我们购买可转债的目的,因为可转债还有其他的一些制度的约定,保证我们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