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有质量吗》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四节课内容,本课是被当作一个可被学生接受的质量概念的启蒙在使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别的物质一样都有重量。(严格意义上来说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有诸多差别,但在地球引力之下,两者却是等值。本文暂且以地心引力为前提,即质量等同于重量。)从而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为了能够让课堂有“味”,孩子便于理解及让孩子有足够的实验探究时间,我将本课的活动围绕“空气有重量吗”展开,首先直接让学生通过课题猜测空气是否有重量,再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从而去建构有关的科学概念。从课程的类型来分本课的优势知识类型为陈述性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而且比较轻。
一、课前备好课,灵活使用教具
科学科目不同于人文学科课堂,没有实验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实验中探索、发现,获得认知,体验大自然的奇妙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课堂。
《空气有质量吗》这一课的实验材料非常多,而且天平需要自己组装,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还不够强的老师而言,特别是探究实验类型的课,拿出的教具如果引发学生思维的混乱那就适得其反了。所以,我在选择教具上,是依据教材中的小天平进行改进,因为教材中的小木棒太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适于小组活动,所以选择了实验室中的杠杆尺作为天平的杆。在第一次课堂上用气球,当我在一班上过课后发现,在充气后天平的变化并不明显,反而使学生模糊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一概念。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个可能是因为气球里面的气不够多,另一方面可能是气球本身比较轻,受空气浮力的影响,导致结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改用了皮球,一方面皮球中可充的气多,另外也去除了空气阻力产生的影响。这一次实验的结果明显,也能让孩子直观地体验到空气有重量的结论。
二、关注实验过程,以“做”促学
既然科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必然要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只有重视科学实验室规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魅力,体验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虽然,在学期之初,我已经在课堂上强调过做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每当孩子们走进实验室看到林林总总的实验材料总会情不自禁地东摸摸、西看看,或者和周围同学聊聊天。这样非常不利于实验有序进行,在做《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此类问题。当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有人下座位,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影响其他同学操作时,我是直接喊停的。后来又因为讲纪律而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验做得很仓促。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处理不妥当。首先: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在认识材料的同时,非常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其次,当只有个别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个别引导,指正,而不应该影响整个班级的实验操作的进度。最后,即使开学初就分了组,在平时做实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班同学,要面向集体。而不是每次都是同一批人操作,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孩子做实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