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公司或同事、朋友中间,也不是特别内向的人。
但说话就是踩不到点上,讲完了很容易冷场,或者对方就是敷衍一下,让你很苦恼。
可能你也经常反思,始终找不到窍门改善。
一些传授说话技巧的课程,动不动就是两、三千元起步,让本不富裕的钱包,更加雪上加霜。
其实,想打开尬聊局面,你可以多用以下三个技巧:
1.压句尾,重复一下。
中国人说话,习惯前面铺垫,重点放在后边。
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礼仪,寒暄的客气话先讲一讲,再把要讲的话讲出来。
这时候,你就重点关注对方的句尾,再用问句方式把句尾重复下,聊天的热度马上就上来了,肯定不会冷场。
比如:“今天去了万达广场,真倒霉。”
“倒霉?怎么了?”
或者“这是经济学院的王教授,主讲宏观经济学。”
“久仰久仰,宏观经济学?那研究的都是国家经济的大政方针吧?”
对方肯定有兴趣给你聊一会儿。
2.接话头,再说一遍。
这里的接话头,是顺着对方的话,再把对方说的事实说一遍。
但是,对于对方的评论观点,却要有技巧性的先回避下。
比如:
“我今天下厨做了碗炸酱面,真的是太香了。”
错误接法:太香了啊?
正确接法:自己做了碗炸酱面啊?
这样一方面能表现出一直在认真听,尊重对方;
另一方面,也是对对方行为的认可、赞赏,但却不掉身价,不轻易恭维,对方肯定有兴趣接着继续讲下去。
3. 真客气,练口头禅。
很多专家、教授在授课视频里反复地说,不要有口头禅,这是脑子跟不上嘴巴的体现,影响表达的流畅性。
确实没错。
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口头禅,不是“嗯、啊、是吧?”这些毫无意义的虚词。
而是两三句格式化的开场白,遇到这类场景就讲,养成习惯,就不会冷场。
开场白的重点是自谦或者肯定(称赞)对方。
比如:工作中,领导同事们正在讨论一个话题。
年轻时,你可能是这种风格:“这事儿,我觉得应该这样……”
随着说话技术的提高,现在你应该是这种风格:“这事儿,我可能研究得还不透彻,讲几点不成熟的个人意见……”
又比如:
生活中,和一些朋友在一起聊天。
年轻时,你可能是这种风格:“啥玩意儿啊,你说得不对……”怼完以后,你是爽了,没人接话,冷场了。
随着说话技术的提高,现在你应该是这种风格:“你说得也有一定道理,我是这么想的……”
仔细琢磨一下上面的说话技巧。
年轻时,你的话,看起来对方没较真,可能是真的没较真,也可能是假的。
当然,年轻时,就该有点闯劲,话说错了也就错了,无所谓。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职场时间越来越长,职位越来越高,后边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再口无遮拦,对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会带来巨大隐患。
所以,拒绝冷场,就得不断提高说话技巧。
怎么样,上边三个实用技巧学会了吗?
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在留言区一起探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