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也罢,企业和社会管理也罢。对于“吵闹的小孩”,我们都需要尽可能地从目的出发,厘清目标。只有动机端正了,措施才可能得当,管理可能才有效果。
又一个早班航班,庆幸自己再一次选到紧急出口旁的座位,放好东西,关上手机,我也进入闭目养神模式。
一定是儿童节的原因,整个飞机出奇的多出了好多的小朋友,观察发现,大部分是幼儿园那个年龄段。想想也是,飞往广州的航班,不用多想也知道他们会在那里渡过未来的几天美好时光。
噩梦开始了,孩子们似乎没有因为这是一趟7点多的飞机而少了雅兴。从坐下的时间算起,几个认识的,坐在一起的孩子就开始用自己的大嗓门宣泄着自己的兴奋。虽然很多旅客都想睡觉,也都被他们吵着,但都给予极大的容忍度,也许是儿童节的原因,又或者像我一样,认定起飞后不久他们就会入眠。
但是,让大家都失望了,他们的表演不仅没有终止,而且愈发夸张。这时,开始有旅客向这些孩子的父母投来了白眼,克制的是,没有人直接说出来。父母们开始意识到了众怒,这也是悲哀的现实,他们此时才发现因为他们的纵容已经影响到周围的很多人。开始有妈妈在提醒孩子们小声一点,几秒钟以后,带头的孩子继续点燃众孩子们的热情。于是,提醒变成了斥责,语气变了,孩子们保持低调的时间维持得更长了,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作为三部曲的第三步,斥责升级为威胁——一种依靠剥夺某种权利的手段,变相地也让我们得知父母们之前许诺孩子们在广州要去的地方,要玩的东西,要买的礼物。但显然,孩子们认为此时的尽兴要比几小时以后的美好重要的多,悲剧继续上演,观众持续忍耐和抛白眼。
让一切改变的行动终于发生了,这来自于一个爸爸在受不了大家的白眼后向孩子们下达的分开坐的命令。尽管孩子们有诸多的不满,希望隔着座位也能继续happy,但是毕竟物理上的限制条件妨碍了他们把各种游戏进行下去。终于,这个世界终于恢复了秩序,恢复到该有的平静中,直到落地。
我也是一名家长,从我的父辈那里,我学习到了自尊的前提是尊重他人。在父爱面前,理性告诉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可以很好融入社会的人,就不仅仅是要释放孩子的天性。人格的含义里面,除了本性外,还有社会性和精神性,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应该把为孩子提供学会健康成长,适应社群和拥有独立精神的环境作为我们培养的目标呢?
引申到企业和社会的管理,让我想到,这整个过程和我们某些失败的管理是何其的相似,从说教到动粗。上级就像是父母,有着他们认为正确的秩序和想法,当下级无法和上级达成一致时,大多数时候这是大概率事件,下级就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上级就会表演上述的三部曲:提醒/斥责/威胁,甚至到最后是痛下杀手。不同的是,作为真正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说,是否在第一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一个会持续发生的问题吗?我能做些什么让这些可怕的事情不再发生呢?可惜的是,又有多少人懂得这一点,并以此作为接下来工作的目标,而变成那些父母一样,做了那么多的“无用功”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