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祖国母亲70华诞,我们没安排阅兵式观看的计划。起了个大早便赶赴恒山悬空寺,江湖上传说悬空寺每天限流量,限登山的人数,所幸我们住在浑源县城,距离悬空寺只有5公里,出租车费仅10元。15年前,曾一次晋中、晋北游历,从悬空寺脚下经过而未登,只是在车内远远仰望了一下而已,此次特意安排,也做了攻略,登上悬空寺是我们此行的心愿。早早地去排队,山西好多经景点门票都只收现金,没有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渠道,幸好王妈老人家出门还是随身带着现金的,设了两道检票口,一路有很多安保安防人员,毕竟是依山势悬空而建,有些陡峭,关键是上部建筑物年久,通道狭窄,还有些已然成了危房给封堵起来了。悬空寺建造至今已经有1000余年,是古建筑一大建筑奇观了,由于常年的雨水冲刷,沙石沉淀,地基越抬越高,现在的距离地面的高度只有40多米,远远望去并没有历史记载中那么高而悬了。
回到酒店还不到11点,办理退房手续前往应县,从浑源到应县荣乌高速1个小时车程,全程并没有我们如设想般的车流,通畅。应县木塔,在考古界和中国建筑史的地位很高,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释迦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可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塔内据说供奉的佛像都非常大,造像技艺很高。而现在我们能进入的只有第一层了,第一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高达11公尺,在塔内仰望,更觉雄伟无比。周围是金刚、天王、弟子、供养人的壁画,笔法细腻传神,为辽代特有的绘画风格。如来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
搜索了网上的资料:1932年,梁思成读到了一份日本考古学家有关中国的考古报告,在这份考古报告中,记述了山西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古老建筑,报告称在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小城里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作"应州塔",这让他非常兴奋。
据《闲谈》记载梁思成一行人:"昨晨7时由同(大同)乘汽车出发,车还新,路也平坦,有时竟走到每小时50里的速度,10时许到岱岳。岱岳是山阴县的一个重镇,可是雇车费了两个钟头才找到,到应县时已八点。离县20里已见塔,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
梁思成在另一篇文章中则写道:"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圈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但在它的最上一层的南面可以看见一盏灯,在周遭的黑暗中一个亮点。后来我弄清了,这就是那900年来日日夜夜点燃的‘万年灯‘。"
第二天他们去看木塔,《闲谈》一文接着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文章还写了:"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之中,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介绍给整个建筑学界。在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佛宫寺释迦木塔在山西应县城内,塔立于寺山门之内。大殿之前,中线之上,为全寺之中心建筑。辽清宁二年(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建,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
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中,我们在参观木塔的时候花了50元请了个当地的导游讲解了1小时,讲得还不错,于是又让她推荐应县其他值得去的地儿,车子停在大马路的停车位时经过木塔外围的公园,刚好有个图片展,因为专业的摄影,有很多图片是关于当地北楼关,雁门关等处的古长城遗迹,苍茫,孤立,很是抓人眼球,如果在应县能找到也不虚此行,于是她向我们推荐了跑马梁,有长城,有草原,有沙漠……..于是想象中的景致便在大脑中随意构图。当机立断,大家一致设定:“跑马梁“就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出应县沿大石公路南行20多公里,跟着小度的导航到白马石村,随后被导进一条极其简易的土渣路,窄,两边杂草丛生,只够一辆车子进出,无法交汇车辆。我直犯嘀咕,这路是对的吗?小度没有异常反应,坐副驾的王同学说,就是这路。OK,那就一条道走到底吧。她坐旁边重看阅兵式,我也感染那份令人心潮澎湃的激动场面,精神抖一抖。不管东西南北只往前开,泥路,尘土飞扬,偶尔两边的小树林叶子金黄色,也煞是好看,停车坐歇,走个步,拍个照,凹个型,也还不错。
一直这样泥路,高低不平,石渣山路,爬坡,坑坑洼洼,外侧悬空没有护栏,车子越爬越高,石头钉子越来越尖锐,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弯,前方到底是怎样的意外惊喜在等着我们呢?租来的速腾车,排量1.6,坡陡的地方根本爬不动,抓地不好,轮胎打滑,不敢加速,方向失灵,也不敢随意转动方向。没有传说中的山花烂漫的空中花园,没有长城的遗迹,更没有茫茫的草原和沙漠。山里没有信号了,没有过往的人和车辆,只有绵延的山峦和远处朦胧的山野,还有风电场在风中旋转,是不是山西气候条件恶劣,有点植被就能被人当一件荣耀的事情做宣传呢?开着、开着,我的情绪开始低落了,全程我都是直着脖子,盯着前方每一寸路面,避开尖石,避开凹凸不平,怕车子被石钉子戳破,怕轮胎限坑,怕后排老人担心,总是想着要让坐车的人舒适,这是我多年开车的习惯,开车一定是要认真负责,要让坐车的人感到安全和舒适是第一要义,尽量避免急刹,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开车,脖子已经发硬不能复位了,两个肩膀疼痛,手也开始发麻了,内心开始崩溃了,但是极力克制自己,冷静再冷静,曾经开过山路无数条,最难走的也不过是走川藏线了吧,走川藏线当时是租来的车子带司机,当时我们在翻越雪山的时候,由于路面结冰打滑,也遭遇过差点点坠崖的危险。此时终于撑到山顶了,路似乎宽了一些,迎面而来两辆车,彼此停下交流了一下信息,继续向前。已开始下坡了,路边出现的都是“跑马梁林场保护”字眼,意外的惊喜已然不存在,秉着呼吸一路下坡到山脚,一个简陋的亭子,写着三个字“跑马梁”,传说中的“跑马梁”便是如此这般出现,连笑的力气也没有了,边上一块简陋的牌子写着,大概是跑马梁以前是杨六郎练兵的地方,我没兴趣细看。下边应该是平缓的水泥路了,我下车,和王同学交换了位置,路过两辆车子,没有死心,继续打听古长城遗迹的事,确认说下去往北楼关方向有长城,不到长城不死心,坚持再向北楼关而行。
网上的记载:北楼口村的建筑别具特色。依古关而兴起的村庄依然保留原有风貌。布局奇特,肌理罕见,为“凤凰”形格局。三里半大街纵贯南北,东寺西市形状恰似凤凰双翅振翅欲飞。小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既讲究中轴对称,又有灵巧变化,中正而不失灵动。南魁星楼北文昌庙,中间城隍庙,文化内涵丰厚。北楼口有庙宇72座,古街巷6600米,古门楼14个、古窑洞500余孔,古店铺200余家,古大院20余家,古地道2200米,赵、北齐、宋明古长城16000米,古边墙600米。民居以古窑为主,集中连片;街道两侧全部是商铺,分区有致;街道纵少横多,如肋贯通。重要节点有关帝庙、古过街楼戏台、李家大院等建筑。这些建筑年代久远,处于村落核心位置,保存完整。古村落建材以石头为主,石头街、巷、路、墙是其特色,俗称“石头城”。一个个历史遗迹如一颗颗明珠撒落在四面八方。2018年12月,北楼口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回家后搜索到这些资料后,我们肯定是错过了真正的跑马梁,错过了北楼关,这么艰辛的路程,也没给我们展现真正的古长城遗迹,空留下一块北楼关石碑记,和山顶干枯的野花野草,在秋风中萧瑟。
我想关于“跑马梁”“北楼关”的话题不会就这么到此戛然而止,我想我还是会继续搜寻相关的资料及信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许会有缘找到一个当地的向导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