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疼就去爬山!这是梵净山登山道入口处的谐语。为什么呢?我向来不擅长脑筋急转弯,回头问家长。
家长说,小学生初中生都知道,不会做的题目,就认真看题三五遍,不行就再看三五遍。
我回头看题,果然,答案就在题目下方:没人疼就去爬山,爬完全身都疼!心想事成!(图三)
现在,此刻,我正心想事成地趴在酒店的床上,承受着爬完梵净山的成果:全身都疼。
资讯发达的时代,梵净山的美好早已深深刻进我们的脑海,见得最多的就是图一这样的双子座,两座山峰并肩拔地而起,中间是窄窄的一线天。
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
天下风景僧占多,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梵净山一直是人们崇拜的神山、圣山。唐朝的僧人发现了宝山宝地,在此建寺,明朝时香火更盛,僧人们不仅在两个山头各建了一座寺庙,还在两山之间建起了天桥。
我们仰望天桥,恍若天上宫阙。
图二是梵净山景区著名的蘑菇云,我们沿着木栈道,哼哧哼哧地爬过一千多级,终于来到一处平台。
这一趟旅行途中,凤凰城、梵净山景区冷冷清清见不到几个游客,此刻眼前平台上人头攒动,仿佛所有游人都聚到了此地。
家长拉着我急忙往左侧山道走去,他说这里是往红云金顶的路,快走。我说你是来看风景的还是匆匆赶路的,你不知道这里往深处走几步就是蘑菇云吗?你来梵净山不看蘑菇云,不是白来一场吗?
家长还是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拉着我的手,穿过人群,往我指点的方向走。
我其实也吃不太准蘑菇云的具体方位,只是做功课的时候,找到一个视频,详细介绍了梵净山的打开方式,感觉蘑菇云应该就在那里。
果然是,我们在蘑菇云下留影,游客虽多,互相都很谦让,旅游体验极好。
整座山体被云雾笼罩着,我们见到的蘑菇云,其实是图九的模样,图二是景区抓拍了我们的影像,P到了梵净山最佳状态中。
图一当然也是P的,下山的时候,看见我们的照片被晾夹在绳索上,小照片白送,大照片10元一张,你不要的话,他们就销毁了。
我从来不会吝啬这样的小钱,所有照片一一笑纳,他们居然肯把电子照片发给我,意外惊喜。
尽管没有看到梵净山最美的时刻,却并不失望,其实雾里看山也很美,图四到图八都是我们眼前的真实,图五图六是我自己在红云山顶两侧拍的两个山顶建筑,而图四仙云缭绕的山头是老金顶。
到山顶才弄明白,原来梵净山有两个金顶,一个是红云金顶,就是我们登上的这座双子座,另一个就是遥望中的老金顶,爬山道在半途分开,往左是红云金顶,往右是老金顶。
90%的游客是往红云金顶的,我们自然是随大流。
家长考我,为什么叫红云金顶呢?我虽然没看过这个介绍,凭常识猜测,肯定是朝霞升起,金顶显现时,山腰绕着红云呗!
下山看介绍牌,果然一字不差,笨老婆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吧?
下山陡峭的山路上手脚并用,途中,家长没忘记背诗,李白的《蜀道难》正恰当,我立马跟上,大声背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我还想起了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家长不会,但他听我背过两遍之后就记住了,单独背一遍给我听,我不得不惊叹理工科学霸的超能力!
梵净山红云金顶的海拔高度为2336米,虽然爬行上下途中并没觉得多累,下来后我却开始胃疼,浑身不舒服,以为是饿的,中午硬吃下一碗饭,一些鱼汤一些蔬菜,却在前往铜仁的颠簸中翻江倒海,最终没坚持到终点,在汽车上就出了洋相,呕吐了一地。
一场美好的体验,为此打了折扣,到酒店房间继续吐,吐到胃中不存一丁点食物,吐到浑身无力,百节百骨疼痛。
于是放弃了出门美食的机会,蒙头大睡,此刻醒来虽然还是无力,疼痛感却减轻了许多。
一个声音在叫我:起来吧!起来读书背诗写字。
便在手机上敲出一段流水账,接着马上要读书背诗呢,再大的困难,打卡不能中断,不然,我怎么有脸去要求学友们坚持再坚持呢?
我带在旅途中的书是钱泳的履园丛话》,都是故事,十分地引人入胜,开读就不想放下。
雷锋叔叔感冒了,只要去工地搬一趟砖救治愈了,我生病了,只要读一本好书,就恢复了。
可是,现在还是浑身疼痛,是读的书背的诗还不够吗?那么再加油![拳头][拳头][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