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耳畔自然回响起久石让那首《月光下的云海》。
于是,打开手机,插上耳机。瞬间,清新如泉水的音乐流淌进我的心田。
音乐,多么神奇!在音乐中我似乎置身一片柔和的月光下,周围静静的,只有静静的月光流泻出一片清辉,留在心间的,是一片如水般空明澄澈的感觉。
自古至今,月亮被无数人喜爱和歌咏。李白在月下思念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在月下怀念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是故乡的寄托,也是友情的载体,因为无论相隔多么遥远,都可以“千里共婵娟”,共享一轮明月,共浴一片月光。
在月光下,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杜牧想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月光如此美丽,让人如此动情。
有多久没有好好沐浴在月光下了?
城市的夜空,太多灯光,没有了黑暗,也没有了月光。远远看过去,挂在天边的月亮,也像城市上空的一盏灯,和其他灯一般无二,甚至不及城市上空的探照灯明亮。
月光,在极静极黑的地方才最明亮。黑暗,安静,恰恰是如今最缺少的,两者缺一不可。黑暗也许不难得到,宁静之心最难得。
最美的月光属于乡下的月光。很小很小的时候,月光特别亮。
乡下的房子都是自带院子的,所以可以坐在自家的小院里,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月亮。不像现在城市的“鸽子笼”,要隔着窗子欣赏月亮,就像雾里看花、水中看月般隔着朦朦胧胧的一层,看不真切。
乡下的夜晚,入了夜,除了自己屋里的灯光,一片黑暗。周遭都是寂静的,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声,除此之外就是一片安静了。
黑暗和宁静,为月亮的出现铺设了最好的舞台。于是,月儿如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
最开始的月亮就像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儿,带着羞涩和扭捏,露出粉嫩的少女脸。
随着夜色渐渐加深,含羞的月亮逐渐放开了胸怀,终于尽情绽放了。可能她知道那些偷看她的人都已经熬不住睡去了,广袤的夜空只有这一轮明月如盛放的牡丹熠熠生辉。
月光把夜照亮了,黑夜亮得如白昼一般,但却没有太阳那般灼热刺眼。月亮的光,再亮也是冷的,所以我们常把月亮比做女人,把太阳比做男人。
冷冷的月光如水般流泻出淡淡清辉,天地都笼罩在这一片银白清凉的世界里。
有一次睡到半夜,感觉屋里特别亮,拉开窗帘,窗外月华如水,一轮明月正悬挂在窗前,似乎在向我打招呼。
这么好的月光,我舍不得把她拒之窗外,挡在窗帘外面,于是就拉开半个窗帘,让月光照进屋里,在月光下入睡。枕着月光入睡,连梦都是香的。
秋日的午后,我也不舍得那为时不多的阳光,就那么在淡淡的秋日阳光下睡觉,像是睡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感觉格外温暖。
月光和日光,都是自然的馈赠。
高中最苦的一年是高三,每当晚自习放了学,总有几个晚走的学生点上蜡烛继续学习。我和霞就是在那时候熟悉的,因为都是最后走的两个人,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当所有人都离开了,平时喧嚣沸腾的教室显得格外寂静,一如那一刻的内心世界,空落落的。
走之前,我们常常会在教学楼三楼的教室窗前坐一会儿。
月光从打开的窗子照进来,教室里熄了灯,只有窗前这一片银白。坐在高高的课桌上,情不自禁我就唱起张信哲的歌曲,那时候最喜欢听他的《爱如潮水》。
月光为我打造了最合适不过的一方舞台,我放开白日里的拘束和羞涩,深情投入歌唱。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大海,在月光下轻轻荡漾,时而舒缓,时而掀起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唯一的听众——霞,只静静地坐在旁边听我唱着,似乎被我歌声里涌出的海水淹没了。
高中毕业,霞没考上大学,我到了市里读大学。给她写过几封信也没回,不知道她收到没有。一直到现在,再也没见过她。
每当想起她,就会想起高三那些个夜晚,她坐在窗前月光下静静听我唱歌的情景,清晰如在昨日。
大学时代,晚上没有功课了,常和最要好的朋友宁漫步在夜晚的校园里。
月季花开放的春天,在淡淡的月光下,馥郁的花香飘来,我们会情不自禁唱起歌来。
那时的月光,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宁静美好的,一如那时的岁月,淡如月光。
怀念那时的月光,怀念那时单纯宁静的生活,期待着再次沐浴在那般宁静美好的月光下……
2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