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再次读阅读进行了重新定义,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阅读的地点,不必担心书本太过厚重,因为新媒体的出现,随处都是阅读的材料,只要你愿意。
自上大学起,手机就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它来干的最多的事情除了背单词听听力,就是阅读了,每天都花着大量时间读文章,看小说,了资讯,阅后总会产生许多想法,每每想提笔写下自己的感触时,却不知道如何写起,无从下笔,但明明心里面憋着一堆话,想必和我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吧,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都会羡慕现在网上的一些写手们,会想是不是真的有写作天赋这样的事,是不是有人天生就有文学细胞呢,自己沮丧不能写出好文章,不能很好地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写手,只要你愿意。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手机也还只是处在小灵通的阶段,所以手机嘛,在我看来就是紧急情况下打打电话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小时候看了蛮多书的,也许在那个时候看书是唯一乐趣了吧,从三年级开始我们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要开始写日记,说到写日记这件事情,到现在都很感激当初的自己能够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搬家把一本本日记本收拾出来也是着实吓了一跳,一篇一篇,都是有关成长的故事,看自己从最开始为了应付老师写的:今天天气很好,姑姑带着表弟来家里面玩,我们一起扮过家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一天就过去了。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到后面的可以把每天的日记当一篇大作文来写,当再次看的时候,尽管话语中透着幼稚,也能感觉到那个时候自己的心情,很不一样。
初中的时候,初中要写作文了,每篇一写就要七八百字的那种,而且都有规定文体,可能初中特别喜欢看三毛的小说,那个时候也很迷恋对仗工整,句式押韵什么的,所以当时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以排比为主,堆砌着一堆很浮华的词藻,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觉得这样的作文很优美,的确,现在再读这样的文章,我同样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觉得其用词很巧妙,但是大家们写出的押韵是正好,而我却是刻意,里面的情感看不见了吧,说实话,相比起交给老师的作文,我更喜欢的是自己在空间里面记下的日志,可能因为里面记下的都是有关于生活。
到了高中,忙于上课,忙于考试,qq也不玩了,空间也打开的少了,日志最后一篇还停留在初中毕业暑假的那段时光。“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三个月,破坏它只需要三天”这句话真是没错,从高中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记日记,写日志的习惯,而自己内心曾经有过的文艺范又是不是冒出头,逗留了几秒又乖乖地缩回去了。每当想写点东西的时候,都会害怕自己写出的东西表达不来自己的内心,都会害怕若是被别人看见了的话,会嘲笑自己文笔的幼稚,可是人不就是这么长大的吗。我很开心的是,前不久,一个同学说,翻看了我以前写的日志,真的很不像现在我写的,这应该是对我逝去青春最好的褒奖了吧,听后倍感欣慰。
看见现在自媒体下,约来越多的好写手涌现,常常感叹自己的能力不足,他人的写作天赋,殊不知,这个过程也是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想的是一方面,做的却又是另外一方面,真正言行一致的人又有多少呢。一句话,不畏惧,一路向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