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从14年提出,课改进入深水区,自82年开始至今历经10多次大手术。国家的改革理念和力度前所未有。以前都是自小学往上,现在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如化学,已经简化,但是老师还要按老教材教,因为高考考。到高三又回到了题海战术。
现在先把高考的模式改了,指挥棒调整。这是本次改革最有特色的地方。这个理念要灌输下去。
案例分析:
问老师:你对数学老师的理解是什么?
高中代表了目标对象,一群心理和生理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变态期”,正在向成人靠拢。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把他们当做成年人看,会抱怨难管难教。学生成了痛苦的制造者,老师是接受者。
物理化学数学老师是专业技能,是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像修一座桥,看谁修的更美,更合适走,这是老师的核心素养。这种专业技能决定了最后效果的走向。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先育己,后育人,并不是随便教就可以了。有业可授。
21世纪教育所面临的十大挑战
第一纬度:整个时代的变迁
现在:魔镜系统,VR传授,虚拟现实。
原来:黑板粉笔。
如果不去面对现实,还按老套面朝黑板背朝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快感就太低了。
第二纬度: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多个区域调查结果:学生学习的元动力比以前下降了很多。功利性更强,是一个快消时代。有的学校让学生只按分报学校,求好大学,不考虑其它。浙江面对的问题:学生在高一就开始选择专业,就问老师我适合什么?老师比较痛苦,不了解学生无法回答。教学的过程可以扭转,不那么功利化。
第三纬度: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
硬件统一,教师流动(软件)是真正的公平吗?
案例:层次不同的孩子相互影响,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家长花高价出去报班与“牛孩”为伍。有的开了私立学校专招“牛孩儿”。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96年开始),大数据二进制时代(历经10多年),从去年开始我们国家可能已经走进了AI。美国已经提出:超虚拟现实。
美国出现了选理科学生特别少,这时候国民素质和科技发展大幅度下降。所以提出了基于数学与科学素养的"STEM"计划。
以后中等大学可能面临连学过物理的学生都招收不到了。国家也在调整。
将来老师们会遇到的一类问题:给实际问题实际情景,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去解决问题。形成学科合计。装的高度?盘子的面积?建模来解决问题。
胡萝卜条增大盘子面积,伸出去多少不掉下来?物理问题。黄瓜条塞到中间。往上摞的时候用什么酱?(粘合剂),这是化学问题。
玉米粒放进去可以解释分子之间的间隙。
越往上堆用的食材越单一?结构力学等问题。
四根筷子能拼出一个"田"字吗?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
一个目标:学生要成为独立发展的人。
三个纬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个方面:
18个点:
高中方面是一个蓄能的过程。学生要学会学习。我们教授的到底是知识?思维?技能?
阅读,沟通,讨论的生态结合。
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简单解题的一维目标变成多维目标。
哈弗大学提出的21世纪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知识,态度。
不要把物理化学数学的美感消灭掉。
案例:16年的时候做个实验,把高考数学145分以上的学生圈起来,重新考了一次原卷。学生下滑15分,一个学期之后又考了一次,居然有不及格的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忘了。
数列求和:18种情况20种套路,学生学了真的有用吗?诠释了一种极致,考试的极致,但是忽略了学科的本质是什么。
课程标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的内容标准,最后得出评价的质量标准。
未来学习的抓手:
1.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2.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是新加上的。
范式转变:
在教学上的转变,不仅体现概念体系,还要呈现动态的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过程。
构建学科模型,沟通,论辩,情感社会互动被视作课程的核心实践内容。
更加深化着重在:相关研究问题的提出,确认问题与麻烦,设计观察方法和寻求有意义的结果与解释。
课堂的学习指导不再是向学生"解释"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澄清,使用科学思维。
招考制度
女孩在考试中会有更好的表现是因为在同等能力水平下女孩儿的规范性更好。
建议:
审题要学会缩句和扩句。重基础,抓书本,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
心态:我难人难,我不畏艰难。我易人易,我比人仔细。
谨记分时比的概念。
陈教授个人建议:
例子:
为什么麻辣锅先沸腾?油浮在水面上,形成隔热层,压力值高,像高压锅。
为什么这个图美?
黄金分割点。三分之二的构图法最接近。
完全黄金分割。两个三角形的顶点。
被小船吸引。黄金螺旋分割。
能甩出什么图形与什么因素有关?特殊值发来研究,光头和特别长的头发。
做探究和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