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無代碼的今生在2014年由Gartner定義。2018年,隨著Outsystems獲得KKR和高盛的3.6億美金戰略融資成為獨角獸以及Mendix以7億美金的價格被工業軟件巨頭西門子收購達到第一波小高潮。這一波消息也引起了國內市場一小波的關注。通過近期的Pre-IPO融資,Outsystems也直接將其估值頂到了96億美金的高度。
但是在國內創投圈沒有看到的地方,Appian,作為Low-Code上市第一股,於2017年成功上市,並在今年迅速提升毛利率後,市值連翻四倍,超過120億美金。而SmartSheet作為商用版協同表格類產品,也於2018年成功上市,市值超過80億美金。
而背後,還有更多的獨角獸在瘋狂成長,包括面向中小企業的表格類產品Airtable、面向企業流程自動化的RPA產品UiPath、面向金融保險頭部企業的表單產品Unqork、面向企業流程管理BPM的Kissflow、面向通用型跨平台應用開發平台的Outsystems、Mendix和Webflow。
不光是傳統軟件行業,低代碼/無代碼在其他行業的滲透可能開始的更早。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西門子的編程平台讓機械工程師不需要編寫代碼就能實現邏輯的自由編排;在遊戲行業,Roblox的上市把無代碼製作遊戲的可能性甚至普及到了10幾歲的年輕一代未來。
本質上所有這些低代碼/無代碼的產品是在一根軸上做取捨——一端是極度的靈活,帶來的是產品複雜度以及相對更高的學習門檻(譬如Outsystems和Mendix就面向的是有一定技術能力的IT人員,偏向於提供完全的靈活度和複雜度);另外一端是更強的「傻瓜式」,即替用戶封裝了更多細節,通過預製更多邏輯從而讓用戶需要做的事情更少,但相對的,用戶可以配置的靈活度也顯著降低,以限制用戶可以做的事情的範圍從而降低複雜度(像Airtable和Unqork就是很典型的面向業務人員的「傻瓜式」產品)。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在這根軸上找一個針對於產品目標客群的平衡點是現在所有低代碼/無代碼平台需要深度思考的點。
當然,也正是由於這根軸上分別對應的用戶和場景非常龐大而且複雜,這不是單一一個產品就能完美覆蓋的。Gartner在其行業報告中也進行了類似的預測,稱到2024年,75%的大型企業將平均使用至少4種低代碼開發工具。
國外的低代碼/無代碼工具在這根軸上的分佈比較均衡,從偏重於技術的高複雜度端,到技術和產品平衡的BPM,再到偏向於「傻瓜式」的表格/表單類產品。相對的,國內的低代碼/無代碼比較集中在相對低技術的「傻瓜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