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老杨离开我们竟已经有好几年了。每每想起他,我不免扼腕叹息,悲从中来,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这些年来,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好好工作,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与坎坷。
那一年,我还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离开原来的单位,在南方遍体鳞伤地打工回来。重回原岗位已无可能,或许是为了磨砺我的锐气,那位心胸狭隘的领导有意将我安排在了单位门房上班。
门房的工作挺清闲的,每天开门关门,看报喝茶,百无聊赖。我的同事是两位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大叔,他们对我倒也关心,可我总有一种浑身是劲却无处使的感觉。环境像是一个大染缸,日子一久,我也就随遇而安,随波逐流了。那几个月,人整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老杨那时候是单位安全环保科长兼生产部长,早年曾与我父亲在一起工作过,对我们家的情况很了解。我平时见着他,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后来,厂里车间内部的人员有了一些变动,有两名电工因故离开了单位。厂里一时又招不到合适的电工,相关部门的领导工作压力很大,牢骚满腹。在生产调度会上,老杨指出,有人总埋怨厂里缺电工,可是厂里明明有电工,他们却视而不见,放着眼皮底下的电工不用,门房的小林不就是电工么,这是咋回事呢?
正是因为老杨的仗义执言,那位领导再也不好意思挟私报复了。几天后,一纸调令下来,我终于离开门房,又重新回到了配电房上班,继续从事我喜爱的电工工作。我心底对老杨充满了感激,如果不是他,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在门房呆上多久呢。
工作上老杨是一个严肃而又严谨的人,对待工作,他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办事雷厉风行。有时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他也从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我想这大约也是他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与作风,在此之前,他曾经是一家塑料厂的厂长,只是后来塑料厂改制,他这才来到了现在的单位。
生活中老杨是一个随和的人,没有一点架子,经常与我们这些小字辈像朋友一样聊天。他知识渊博,天南地北地调侃。古今中外的名人佚事,他信手拈来,言谈中不乏幽默,让人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