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么了,可能是文艺的肾上腺素猛增,居然涉足到号称“文艺,高逼格”的圈子里面了。看了场梵高的艺术展,在高科技的光影感官技术以及震撼人心的古典音乐背景之下,还是有些许感动的。
与其说感动倒不如说是被震慑住了,视觉冲击力确实能够牢牢抓住眼球,当然患有巨大恐惧症的人除外。说起艺术展吧,我个人觉得自己艺术造诣不够高,所以看也是走马观花,只看得懂皮毛,什么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心境也体会不出一二。
对于我来说,伟大名画的本身在于与众不同,《星夜》的成功对于我来说可能只是梵高做梦梦见然后凑巧灵感来了大笔一挥,或者是在圣雷米待着无聊了每天看星星看花眼了然后就这么灵感突闪画出来了。所谓的后人对于他生平的猜测,其实只是那些把自己标榜为“我读懂梵高”的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所创造出来的,吸引眼球的手段而已。如果不把他的一生放大的很悲壮很凄惨,估计像我这样的局外人就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可是一百个星夜却只有一个说法。
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创作了闻名遐迩的一系列画作,如果那些所谓的真正“懂他”的人也应该割掉自己的耳朵身临其境一番。艺术展渐渐演变成一群自命清高的“文艺青年”的标签,好像标上“艺术”再打上一连串英文法语之类的“高大上”的语言,就能够真正跻身到“文青”的行列里去了。可我觉得,这一切看起来就像盖“合格猪肉证”一样,出自同一条流水线,连位置都一样。
真正的文青,不需要发朋友圈晒高逼格的照片,发高深难懂的文字来得到别人的崇拜或赞扬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装逼”情节,而是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之间不经意的流露出与别人不同气场或者展现不同能量的地方。
所以我不是合格的文青,我不需要割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