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说起家长里短,总有些无奈,常常会感叹:“人比人,比死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和痛苦真的就是一种感觉吗?
一、痛苦是自己选择的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过得不好,不是物质匮乏,身体不健康;而是常常处于生气、烦恼、抱怨的不良情绪中。
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上班路上堵车了,领导要你额外提供一份报告,临时安排一个会议,孩子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老公因为饭局没有回家……
这些细小的事件,会让你觉得忍受着别人带来的痛苦,你会因此抱怨,会责难别人。在工作中不敢对同事、领导发泄的怨气,就会带回家中。一旦你觉得家人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就会触怒你,让你大光其火,弄得家人很不满意,于是闹出家庭的不和谐。孩子不愿听从你的教导,夫妻经常吵吵闹闹。
这种恶性循环,会让你愈加痛苦,家人也觉得跟你在一起很痛苦。
在《选择理论》一书中,作者认为我们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正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些痛苦。
《选择理论》是一本讲述如何积极选择自由新型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的创始人威廉.格拉瑟。
1996年,他将自己在半个世纪的心理咨询经验基础上总结并建立的“控制理论”更名为“选择理论”,本书分理论、实践和应用三部分,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对心理问题的创新解读。选择理论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信息,我们的情绪都是自己选择的。
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强的控制力,对自身的痛苦拥有高度的控制力,而许多控制都是无效的。如对孩子感到烦躁,你对他大喊大叫并对他发狠话,事情却变得更糟糕。
通过选择理论,采取有效的控制,意味着在你和孩子以及他人相处的时候,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外部控制是诸多痛苦的根源
一个思维中数千年的传统,顽固地支配着我们,我们常常被有责任的认为:被迫或是迫使他人去做认为对的事情,我们选择反抗这种压迫的方式正式人类痛苦的最大根源。
破坏了个人自由而摧毁人际关系的普遍心理学,作者称之为“外部控制心理学”。这种控制可能小到一个不赞成的眼神,也可能强大到威胁我们的生命。
一次一位调皮男生的父亲被老师请到学校,在办公室,父亲见到儿子,不由分说就给儿子一耳光,同时对他吼道:“我整天辛苦的挣钱,让你到学校好好读书,你干些什么?”儿子虽然只有13岁,个子却跟父亲差不多高,他火了:“我不想读书,你怎么样?”说时迟,那时快,儿子一头把父亲撞倒在地,自己扬长而去。这次老师本着沟通双方,却没想到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有的妻子或丈夫,总是怀疑对方的情感,千方百计想了解对方在外面所有的活动和接触的异性。比如故意用挖坑的语言试探,悄悄查看手机里的信息。这样的心态和行为除了对自己造成伤害外,还会破坏夫妻和亲子关系。
古代君臣之间更是一种很典型的控制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三纲五常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女子的训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无不是绝对的控制,在这种控制关系中,其实体现了控制者的弱势、紧张和恐惧,被控制者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反抗。
外部控制心理学有一个简单的操作性原则:惩罚那些做错事的人,这样他们就会做控制者认为对的事了,正如“杀鸡给猴看”;惩罚不奏效时,就会加大惩罚力度。做对事的,奖赏他们。惩罚或奖赏,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指挥。
我们常常揪住对方曾经犯过的错误,威胁他,以造成他的“负罪感”和“恐惧感”。还有就是对他百般地好,万一发现有问题就追问:“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那么没有良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他做了错事之后,使他有“负罪感”和“内疚感”。
使用外部控制对每个人都是有害的,是诸多痛苦的根源。如丈夫虐待妻子,而丈夫也经历着痛苦。外部控制打击我们完成优质工作、学生完成优质学业的意愿,破坏幸福、健康、婚姻和家庭。
三、大多数人都有控制欲望
掌权者——政府官员、父母、教师和领导奉行控制理论,利用强制达到目的。被控制者接受控制,可以找到安全感,体验控制在自己身上的作用,希望自己最终也能控制别人。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忍受虐待、暴力,甚至对生命的威胁。
外部控制,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根深蒂固,很多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痛苦,如师生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领导与职员关系,我们总是觉得时间越久相处月困难,感到紧张、焦虑等痛苦的体验。作者认为这是你试图控制他人的欲望,因为每个人都有控制欲。
控制他人的情况有四种:
1、你想别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你通常用种种(公开的或隐晦的)方法强迫他们做你想他们做的事。
2、他人试图让你去做某些你不愿意做得事。
3、你和他人都试图让对方做彼此不愿意做得事。
4、你强迫自己去做非常令人痛苦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这种被广泛运用的外部控制,我们很少用到相处多年的好朋友身上,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强迫他们去做不愿意的事情,就可能失去他们。而对妻子、丈夫、孩子、学生和员工,我们觉得他们属于我,我有权利控制他们。
大多数人都有控制他人的心理,形成了三条常识性的信念:
1、对简单的外部信号作出反应,所以要去数不清的事情。
电话铃响了,就要接电话;微信有敲门声,就要去回复信息。
2、我可以让他人听从我的指挥,即使他们不愿意去做;他人也能够控制我的思维、行动和感受。
如教师告诉学生“不要在教室讲话”,父母告诉孩子:“不准玩手机”、“必须考到前五名”。
3、讥讽、威胁或者惩罚那些不听从指挥的人,奖励那些听从指挥的人,这是我的权力,也是我的责任。
第三条最具破坏力,这条信念在教育孩子时采用得最普遍,威胁、惩罚甚至贿赂孩子,服从、听话是他们的权力和职责,孩子按照这样去做,利益也最大。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其实并不好,还会产生许多叛逆的孩子,变本加厉的制造麻烦。比如逃课、上网、学会抽烟,甚至辍学。控制和被控制者都陷入痛苦之中。
三、选择优于控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迫使别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令人痛苦的。人际关系会变得紧张甚至遭到破坏。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以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我们选择停止强制、惩罚、责备、抱怨、唠叨等等控制性行为,而选择去关心、倾听、支持、协商、鼓励、信任、接纳、尊重,来取代那些破坏性的行为。
如对孩子,告诉他为什么不再惩罚他,因为亲密关系比做好作业更重要,与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一起共度好时光,他知道你想让他做作业,不必再唠叨。
教师更多的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多与他们交谈,想朋友一样对待学生,比惩罚效果好得多,也更容易改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做得更好。
在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时,通过协商来代替强制,通过选择,停止控制强迫,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要想得到幸福,我们就要选择靠近那些幸福的人。而那些爱抱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人,是无法与人融洽相处的。
我们想要远离痛苦,得到幸福,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他可以为我们的需求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融洽的关系中获取幸福的源泉。
四、运用选择理论获取人生需求
我们选择控制行为有基因方面的原因。
刚出生的婴儿用哭闹控制父母,要求父母的照顾,这是满足生存基因需求的一种尝试。所有生物身上都有为生存而奋斗的基因。
此外人类的基因程序还尝试满足四种心理需求:爱和归属、权力、自由和乐趣。
爱的双方会随着关系的继续变得具有控制性:你让我痛苦,我要改变你。一旦外部控制,婚姻中的爱就不复存在,还会互相抱怨,这个家庭就很可能破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放弃外部控制开始使用选择理论。
权力是一种特殊的人类需求,权力可以让人拥有更多,更有可能支配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感到自己的力量。
在人际关系中,掌权者倾向于滥用权力: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孩子,医生对病人,尤其是领导对职员,用手中的权力强制他人做不愿意的事情,使得双方的关系紧张。选择理论强调融洽相处,更多的精力用于协商分歧,掌权者会发现融洽相处时,比支配他人拥有更多的权力。
外部控制是权力之子,是自由的敌人。我们一旦失去自由,就可能会丧失人类独有的品质:发挥建设性创造力的能力。美国成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化国家之一,得益于其制度保护了民众自由,特别是言论自由。我们越自由,越能发挥创造力,不只为个人利益,更为了大众利益。
我们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或者平衡,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选择理论非外部控制论,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优质世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各种需求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从而获取幸福感。
(无戒365极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