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看电影变成了一个有如吃饭一样简单的事情,但现在开始觉得以前怎么那么多好菜,现在只要是随便放点什么食材,油盐酱醋一顿乱加,然后开大火炒一炒就端上桌了。
更有甚者,连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都不管,只要锅里有东西,猛火一催,“得嘞,您要的!@#¥%……&*”
做饭,讲究色香味意形,拍电影不也得讲个见闻忆惊叹嘛。就算你不讲究那么多,做个饭总得看上去有食欲,吃上去不错才算及格吧,电影呢?逻辑是什么,情节是什么,有人买单就行啦。
今天复又感受了一个烂片,不得不来吐槽一下现在的烂片真是只要有下列因素之一,就足以挡住我去电影院的脚步了。
1、充斥着打架早恋堕胎的青春
以往的青春片,还讲究个脉脉含情,花前月下,水平高的还能撮合点社会现象进去,像是《十三棵泡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的太阳》,导演叙述水平高,不知不觉就把故事讲完了。
而后来青春片却越来越大胆,从群殴到早恋,从私奔到堕胎,似乎不这样来一遍就不是标准的青春片。《那些年》、《同桌》、《左耳》等等不一而足。
永远都是老音乐,老场景,老道具。永远都是当年我们如何如何有理想、有追求,而现在却被现实无情的击穿,每天奔波忙碌只为一口热饭。
催泪是真催泪,似乎这个套路还能在拍几年,再加上悬疑、惊悚、推理等“魔幻”元素,或是热门IP,还真能再捞几票大的。
2、有大波刷脸的明星
2014年的《澳门风云》到15年的《澳门风云2》以及同时上映的《煎饼侠》无不是全明星阵容。有老腊肉,有小鲜肉。有拿过影帝影后的大拿,有靠着网络IP拍摄大电影变现的小角色。
周润发,刘德华到洪兴四龙,甚至还请来了过气多年的好莱坞影星尚格,随便摆摆姿势,说两句台词。
而让众人更加失望的《港囧》同样,那些年我们看过的香港明星,如过江之鲫,刷刷脸,混个存在感。
3、有大波过气的香港导演
刷过脸的老演员说过了,马上就是老导演了。
如今的香港电影真是一落千丈都说轻了,该是万丈千万丈了。失了最重要的原创水平,现在就只能把那些辉煌过的冷饭重新拾起来炒一炒了。
这其中坐头把交椅的就属大导演王晶了,一贯“屎尿屁”风格,以及从入行到现在就没有变过的老梗,一遍接一遍。却常以“屎尿屁”的小成本获得几倍的票房成就,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格的蔓延。
真是一切以“经济收入”为中心,不管好片烂片,卖座才是王道。
4、有“马桶台”几个当家主持
虽然我敬重何老师,虽然我一直把涵哥当做我的奋斗偶像,但仍然不能改变只要有马桶台参与的电影,都属于不忍直视的范畴。
那几位闹腾的主持人参与的《熊猫总动员》、《世博总动员》、《我的男男男男朋友》、《嫁个100分男人》,没一部豆瓣评分超过4分。
后来更可怕的是真人秀催生出的大电影,去哪儿?奔跑?他们是怎么好意思叫那个东西电影的。
5、催尿/催眠/催燥
一个电影,姑且称之为电影的电子图像,在你被海报、预告片蒙骗之后买票进入电影院,你是怎么发现这是一个烂片的?
据我观察,有多少尿点和一个电影的好坏成反比。你去厕所越多,这个电影越烂。同理,你开场十分钟之后就睡着了,不停的看手机上的时间,计算着散场后的安排,那这个电影存在的必要是什么呢?
6、IP开路,粉丝买单
最近一年真是国产IP电影的大爆炸,某时代、某耳、某笙箫,从来都是前浪还没到沙滩,后浪就无与伦比的翻滚过来。
很遗憾的是,我也吃了一记IP电影的安利,那个被诸多游戏玩家盼望的电影《魔兽》,从内心来讲,我是想夸夸他的。但从良心上来讲,他真没什么好夸的,还不如骂一句“快点出第二部吧。”
IP电影本身没错,但导演和编剧的理解尤为重要。比如《九层妖塔》和《寻龙诀》,对吧,还有那个大家额手相庆被腰斩了的《三体》。
7、有景甜、奕欢和凯奇
北景甜,南奕欢的大名也真是响当当。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下烂片相关内容,这两位是相当大概率能出现在搜索结果以内的。
前者是跟无数大拿合作,各种领路人,各种教科书,但就是火不起来,演技仍旧在二三流之间徘徊;后者?算了,我们说说最近的股市吧。
凯奇?从佳片之王到烂片之王就是这么快,当我搜索他的名字的时候,猝不及防的烂片之王的名号就这样引入眼帘。凯奇啊,你可长点儿心吧!
END
严格说来,并没有多少公认的烂片。一个电影的好坏,只要过那么一阵子再去看看评价就知道了。烂片,要么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要么就随着时间长河永远消失。
烂片太多,数之不尽,但最重要的是,既然你要来强奸我的眼睛,那我只好想办法逃走,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