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没有食物,饥荒会导致世界生灵涂炭,大地斑驳累累,人们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食物,就没有生产力,社会发展将止步不前。而维护粮食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护卫粮食安全,首先要意识到粮食问题,再从想出应对之策并努力践行。
一、粮食问题
1、资源环境的约束。
1)耕地现状。
资料表明,我国耕地总面积约12593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耕地现状面临的危机,使得粮食种植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性大问题。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沿海多内地少,山地多平原少等关键性问题,另外,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的不相匹配,更使得水资源供需的缺口很大。
2、供需结构的矛盾。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供需之间的不协调亦是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供需结构矛盾尖锐。
3、粮食贸易的危机。
粮价的上涨如同洪水猛兽,一经发作便不可收拾。而大量依赖进口的粮食供应,更使得危机和隐患起此彼伏,国际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也日益严峻。
二、应对方案
1、树立大食物观,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 、要蛋白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树立大食物观,要加大粮食有效供应力度,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2、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插种面积。
对于我国耕地现状,相对的应对之策应是严格保护耕地,开荒垦荒,扩大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藏粮于地”,保护土地,守住粮食生产的“生命线”,保护好粮食安全的命脉。
严格遵守耕地法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破坏土地,破坏耕地的行为。同时为保护土地资源贡献力量,利用生物和科学知识改善土地环境和土壤质量,保证耕地可持续发展。
3、发展种业,激发种粮主体的积极性。
立足国情,以及食品商品特殊性,依靠大量的粮食进口是根本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的,只有大力发展种业,激发种粮主体的积极性,要先做到“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有实力有底气才是自信的根本之源。
发展种业,可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是建设的根本,只有地基打牢了,才有可能修建高楼,任何一个行业、企业都不可能是平地起高楼的,有关粮食种业的发展亦是如此。
发展种业,可以加大优良品衬和种粮技术的推广。优良技术是建设的革新,在信息化新时代,任何东西都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从新石器时代“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到新世纪的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以前的普通水稻,到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种业将通过优良品种的研究和种粮技术的革新逐步发展,持续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创新发展。
4、勤俭节约,营造节约粮食的新风尚。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知足者常乐,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要知道“倒下去的是剩饭,流走的却是血汗”,全世界每年都有多少人因为饥饿而死去,又有多少人因为吃不饱饭而形神消瘦。
倡导“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个人做起,杜绝奢靡浪费之风,培养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意识,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共同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新风尚。
三、多方呼吁
加大粮食安全的宣传,不仅是从法律方面发挥它的作用,更是要从教育入手,让粮食安全意识渗入人们的内心,从内心深处自觉的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加入节约粮食的行动。既要从宣传入手,又要从国民自身入手,倡导维护粮食安全,捍卫粮食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