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网络“撕逼”事件,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在于阅读事件当事人们题为“为什么我是对的”的证明文。
比如说韩寒代笔事件中,左手捧着挺韩派挺韩派路金波写的宣言,右手拿着冯唐的金线论,围观谁是是猪一样的队友,趣味多多。
再比如说明星离婚分手事件中,各种声明书也层出不穷,有被打脸、被围攻、负分的比如董洁、王宝强等一竿子,也有写出唐人风度“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比如周慧敏。她这样写道:
“我与倪震识于微时,一起共度过不能尽算的高低起落,早已磨合了一套我们之间的相处艺术。一个人的问题,两个人去修正;一个人的挫败,两个人去承担。我俩是一个团队的,没分高低,输赢也是一体。某程度上,周慧敏早已是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任谁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都愿抵御百倍的痛。”“最后,我要向每位真正支持爱护我的朋友说:‘我没枉费与倪震轰轰烈列地爱过,永远刻骨铭心,此生无憾。而我自己亦都会好好地勇敢活下去,一如过往。’多谢各位。”。
再比如说合伙人之间也撕,比如说丁香园前CTO冯大辉辞职事件,当事人先写长文,然后站队的人开始写。前后牵涉数十人,数十篇文章。
你看,从关起门的自家事、到公众层面的企业行为,从明星到企业老板,写作已经在多种场景中得到了应用。人生在世,谁能不遇到几个事情呢,没准那时也需要写篇小文章了比如告友人说,告敌人说等。这么看来,写作已经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简直是生存必备技能。
** **
前段时间,翻硬盘,看到从大学开始写的零零星星的或随笔,或长文,或只言片语,那时在人人网、qq空间写,写完会在硬盘备份存档。看的过程中时而觉得好玩,觉得原来当年自己竟然有这么幼稚的想法,这么稚嫩的文笔;时而觉得惊艳,天啊,那时候竟然就有这样的觉悟,这句话的文笔真是写的妙极了,估计再也写不出了。当然前者居多。
这个过程似乎享受到了“用文字打败时间”的快感,几年的时光被浓缩成几万字中,几个小时的阅读竟然有种重走18岁的体验。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傻逼,明白了经历才是最重要,明白了时间会让一切都过去,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我的写作一直断断续续,直到今年开始,基本能做到坚持每周1篇的频率。这个过程尤其一开始是强迫性动作,慢慢到半强迫,再到成为一个习惯,就好像健身,写的过程再难产,写完即使阅读量了了,却也心生欢喜。
所以很后悔,这个习惯为什么这么晚才养成。为什么之前没有写作呢?
** 1 懒。**
瑜伽最难的动作不是倒立,是一开始摊开瑜伽垫这个动作。写作最难得也不是构思文笔等,而是打开word文档敲下第一个字母。懒是人类自带的基因,是有存在的合理性,但要警惕的是“懒”的基因不能被有效控制,会进行可怕的裂变,从一个细胞演化成一大片区域。本来计划的一刻钟葛优瘫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二小时。本来计划的回笼觉到10点再起床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过了正午才下床。
本来人类就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往一张空白的纸上绞尽脑汁的输出观点怎么能有躺在沙发上捧着ipad看韩剧舒服呢?
但是不能忘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要想看到山顶的风景,得费力气,流汗水,一步步攀爬上去。所以如果你在山底懒得心安理得,倒也是不错的。千万不要既在山底蹲着懒得抬脚,但又梦想着自己长出一堆翅膀一飞到山顶看风景。
2 怕
我不想发表观点,因为我怕我说的不对;
我不想揽上这活,因为我怕我做的不好;
我不想动笔写字,因为我怕我写的不好。
这么多怕,难道就不怕自己活的太路人吗?
如果没有一开始的丢人现眼,怎么会有以后的扬眉吐气呢?
至今为止我依然觉得自己现在写的文章,观点不够成熟,文笔不够到位,更不论说看多年前写的了,但是我在看多年前写的文字时,感受到的是两种快乐,一种是看到当年的自己,尽管是幼稚的,但确是真实的可爱,另一种是看到文字让时间的逝去留下了痕迹,包括自己的成长轨迹也随着文字而留下记录。
和菜头说过,关于写作不要背负“我怕自己写不好”的心理压力,因为并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基本上没可能写好。所以先认识到自己就是写不好的,管理好开始的期望值,然后“不要太要脸”的写下去。
3 不可承受的挫败感。
花了一天时间,写了第一篇文章,竟然阅读量不过10。
继续花了一天时间,写了第100篇文章,竟然阅读量不过100。
从第1篇文章到第100篇文章,阅读量、粉丝量没有破100,这对于写作者是个多么大的挫败感,因为身边不是随处可见那种写第一篇文章就破万阅读量,第10篇文章就破10万阅读量的成功案例吗?
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我是不是不如别人聪明?我是不是不如别人有天赋?……
挫败感深深的环绕了自己,并且这种挫败感还是自找的,因为除非是文案工作者,否则没必要遭这个罪啊,于是大彻大悟,老子再也不写了。于是game over。
曾经有个创业的朋友,讲到创业最难熬的体验不是废寝忘食玩命的干,而是陷入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做的惶恐。
如果不能认清写作的本质:本就是寂寞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挫败感将会是不能承受之重。
4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停了1年之久,再次端起茶杯,和冯老师喝茶,却喝出了从前未曾喝出的味道,和共鸣,冯老师是来源于这一年各种茶山跑,自己采茶、制茶的经历,而我是来自于这一年经历的俗事和感受。
我喜欢看和菜头码的字,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事物如云腿月饼、窗台的花等,他都可以随手捏来,就成为一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好文章。
所以需要输入的并不是声势浩大的环游世界,或者奇异历险记,或者各种罕见高逼格的体验,而是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力和思考力。感受了,体验了,思考了,输入进脑子和心里,然后才能谈输出。如果没有输入,何谈输出呢?
5 没时间,忙。
写一篇文章,从思考写什么到落笔第一个字再到完结,目前我一般需要4个小时左右。在此之前可能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真的没时间写,太忙了。哪能抽出大半天的时间写篇文章。但是“那大半天时间”,去哪里了呢?仔细复盘三大时间杀手:电视连续剧;刷微博微信和群组;纯粹的发呆和焦虑。从这三大杀手中,随意抽,就能抽出几篇文章的容量。
所以并不是没时间,也确实是忙,但是是忙着看电视,刷微博和微信,发呆和焦虑,如此而已。
** **
我认为,好的文章首先是有观点,有证据(比如故事、数据等),有逻辑,之后再追求所谓的文采和用词。所以纯粹是美丽的词汇堆积,比如董桥之类,最后出来的就会成为如和菜头所说的“漂亮的垃圾”。
也许,对于我来说,达到“有观点,有证据,有逻辑”这个基础水平,可能还需要再坚持写至少1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