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在读孙犁的作品。尤其是荷花淀。读了好多遍。我想以后阅读作品还是做一些笔记为好,不然容易理解浮泛,也更容易忘却。这个短篇,很美。虽然写的抗日战争时候的事,但今天读起来还是感觉很鲜活,很动人。
文字是优美的。摘录几段: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小船活象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没有真切的生活经验和细心的观察,这样的文字很难写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又很精当的描述。
对于“抗属”(抗战时期参军者家属的称呼)的塑造也很成功。主要利用对话进行塑造的。
妇女们之间的对话,那么愉快,那么乐观。水生和他女人的对话,又那么实在,还有一种混合着心酸的坚强。我个人很喜欢妇女们的谈话,有些戏谑,洋溢着乐观情绪,虽然名义上讽刺,骂着丈夫们,但这里面是容易让人体会出一种爱意的。这种爱意反而更动人。先笑骂着: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过后,不经意写了一句“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这里的关切是很含蓄、真诚的。
我觉得全篇小说的节奏也安排的很适当。第一部分水生回家做家人工作,有些沉重。第二部分女人们送包裹,前半部轻松愉悦,继而紧张激烈。第三部分战斗,女人们找到丈夫们。前半部紧张,逐渐转向平淡。第四部分女人们划船回家又恢复轻松乐观。跌宕起伏,很容易吸引人。
我个人很喜欢通篇洋溢着的乐观气氛。我猜测这可能不是当时抗战场景里的主要气氛,但作者发现了这个迹象,并通过创作表达了出来,并希望这种创作能带来好的影响。什么才是真实?怎样反应真实?我觉得经由透彻理解的真实才重要,才值得书写。而不是表面上的真实。
但这篇小说里也有我不理解的一个问题。怎么描写一群人的心理?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向着愉快的事情上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
“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这样描写人物心理,似乎有点不太妥当。显得过于生硬。但应该怎样写,我也没有想清楚。只是读到这两段,总觉得有些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