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所在处是每一个城市绝对的中心。
从全国所有(前面是没有“几乎”这一定语的)县城到一线城市,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街,都有新华书店。当初这或许是权利造成的,但这样的权利显然是用对了地方。
小城最热闹的十字街,一边就是新华书店。对我来说,新华书店就是一个可以通向世界各地的桥梁。
那时,书店有柜台隔着读者。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图书,看中了哪一本,需要请营业员拿出来。简单的翻阅一下,顶多分把钟,就要决定。
“可好了?”
“好了,好了。”
“好了就交钱去。”
交了钱,拿到“飞子”,才能取回书,盖上戳子,拿走。
要是看了分把钟,却没有买的意思。营业员会一声不响的重重的接过书,再重重的“啪”的一声扔进柜台里——有着重重的厌烦。
这是对大人。
对我们这些孩子,哪有这么客气?交了钱,再来拿书。
那时,我觉得做一名书店的营业员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连环画。四十八本一套的。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在街头租书摊上看过后,实在不过瘾。渴望着能有一套,不仅可以慢慢看,而且蒙上薄纸,可以描画刀枪剑戟。
但,谈何容易?
首先就是钱的问题。一毛、二毛一本的书,对我而言,无疑是笔巨款。东拼西凑,将卖鸡肫皮、牙膏皮(那时,牙膏是铝管的,可以回收。我不仅非常勤快的刷牙,常常过量的使用牙膏,而且偷偷的将剩下的牙膏挤去,就是为了早点得到牙膏皮)鸭毛、猪骨头……偶尔来不及烧早饭父母给的毛把两毛钱,攒下。(压岁钱?基本指望不上——学费要从那里出呢)
即使解决了钱的问题,书也不见得就有的卖。这套《三国演义》并不是一次性就可以买到,它总是到了几本后,隔一段时间再来几本,似乎就是在吊人胃口。这就要求你每天都要到书店,趴在柜台前仔细看,时时惦记着。
不仅如此。
书即使到了,也不能保证放开供应。希望收集到全套《三国演义》的同学一个个虎视眈眈——全都是竞争对手。所以,下手要快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次,我得知我最喜欢的一本也是全集里最厚的一本《反西凉》(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五虎上将马超,白袍银甲、玉面狮盔的翩翩美少年与我的审美高度匹配)终于到货了。趁着课间休息,我窜到书店——书店离学校也不远——《反西凉》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台里,只剩下最后一本了,定价是最贵的——2毛2。我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指着柜台里的连环画,艰难的咽着口水,刚要将捏出汗来的钱交给营业员。几乎同时,旁边伸出一只大手,也要这本《反西凉》。
小小个子的我满脸通红,几乎要哭出来。看着大人那狰狞的面孔——当然是狰狞的,和一个小孩子抢有什么出息?现在我都不能原谅——好在营业员虽然平时拿本书都嫌麻烦,这次总算主持了公道。这本《反西凉》归了我。
后来,我得知她原来是小姨的同学,不过当时并不知道。多年后,她通过小姨找我打听件事,我一下子就记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往事,而她却完全不记得了。
新华书店给我的记忆是那样深刻,一本本书也让我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胡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