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0到3岁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建立在教、理解、鼓励和沟通的基础之上的,而非惩罚。管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通过他们所做的事情来学习。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从懵懂无知的小婴儿,成长为拥有自己意志的蹒跚学步的孩子,他的每一步成长过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每一位父母心里想的都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好,但渐渐地我们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想法变了,从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到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机智和自信的孩子。
有一幅很流行的漫画这样描述:一位妈妈跟她的孩子谈话,“宝贝”,她说,“等你长大了,我希望你自信、果敢,独立。但是现在,我希望你听话、安静、顺从。”我想,这是绝大部分父母的内心想法,但是他们也都知道:我们希望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所具有的那些品质,正是在他们小时候会给生活带来挑战的品质。
那我们如何去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呢?正面管教八大构成要素,也许能够解除父母们的疑惑。
相互尊重
父母要通过自己和情形的需要,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坚定”;并通过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和善”。
记得有一次孩子要去买一个小卖店的垃圾食品,因为孩子小,怕他乱吃东西引起身体不舒服,所以尽管他流露出非常想要的表情,我都没有妥协的意思,他看到我坚定的态度,知道那个东西确实不太好,因此尊重了我的决定;而我在平时,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他想要去做什么事情,我都会无条件的支持他、去满足他,因为孩子天性的好奇心,尊重他想拥有尝试的愿望,也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情。
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
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建立构成他们人格的信念,当你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时,你就会更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
今年在老家,观察到很多孩子有趣的行为: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她妈妈不在家,会经常跟我玩,也许是把我当成她的妈妈了吧,在我身上,她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而她妈妈在家时,刚开始她对妈妈的态度却是逃避的,好像不认识一样。这个在心理学有个说法叫“回避式依恋”,她的内心其实渴望与妈妈亲密,父母如果了解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给她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她就会慢慢地改变以前这种行为。
理解孩子的发展和适龄行为
如果我们父母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和育儿知识,去理解孩子的发展和适龄行为,这样父母就不会期望孩子有超出能力和理解的行为。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听话,这样才能令他们更省心省力。我们附近有这样一个小娃娃,现在一岁半了,但是却还不会走路,究其原因,就是妈妈太爱孩子的,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妈妈会学习育儿知识去科学抚养孩子,不让孩子接触到不好的东西。
也许就是因为太爱他了,所以舍不得孩子“受苦”:需要学习爬行时,怕地上的细菌对孩子有影响,所以不让爬;需要学习行走时,怕孩子的骨头承受不住,因此经常抱着或者让他坐在小推车内出来玩。
如果父母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需求,那就会顺应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让他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有效的沟通
父母和孩子们,如果能够学会很好的倾听,并用尊重的话语去要求自己需要的东西,会让沟通更积极有效。
积极的倾听能够注意到孩子的感受,并用平静而明确的话语说出这些感受,可以教会孩子处理他的情绪并最终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他的情绪得以稳定下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会更有效。
我经常有一个感受,当我没有耐心去倾听孩子时,孩子也学会了不那么有耐心倾听我们。
能教给孩子技能的管教
孩子与成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天然具有好奇心,孩子在不断发现和探索中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在教导的过程中,去教给孩子技能。
孩子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会独立行走,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洗澡……这些生活小技能,都是在生活中一遍遍地重复“教”习得的,因此,在每一次教给孩子新的技能时,需要的是妈妈更大的耐心,去见证他的成长。
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惩罚
责备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与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所面对的挑战的答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一遍遍地试错体验,只有学会在错误中吸取经验,他的未来才会越走越平坦,如果遇到问题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不会明白他的问题出现在哪,也不会知道未来面对相同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鼓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鼓励祝贺的是孩子的努力和改进,而不是成功,长期的鼓励教育,带给孩子的是长期的自我价值和自信。
记得孩子上幼儿园第一次学会写字,当他因为不会写,而表现出烦躁不安时,如果我只是责备他,打击他说他是笨蛋,他就会没有勇气去尝试写;而当我对他写得比较好的字,对他表示鼓励说“你认真写字写得比妈妈还好”,他就收到了正向积极的反馈,后来果然越来越认真,写得越来越好!
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