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说说对一些书的看法。
第一本是《早该这么玩excel》上下共两本。主要讲述是三表合一的概念。“三表”指的是参数表、原数据表、分类汇总表。我边学边用,把里面的技巧,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对这本书看法,觉得这是一种以原数据表为根本的做表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我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改变自己做表的方式,而对需要处理的数据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不断地在做表过程中,也更注重原数据表的塑造。还有一些技巧(高频小套路),使我觉得做表不再是一件烦躁的事,而变成是一件可以锻炼的事情,因此也觉得excel是一件有趣的事。说起现在做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种格式的excel表、word。上级需要统计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往往要每一个表都要打开,然后把里面的数据拿出来,再进行统计。而统计出来的表是上级给的,并且经常换格式,有时会无所适从。后来,知道三表合一的概念以及可以把excel导出到word,而我照葫芦画瓢,刷选出需要的数据,以一件事件的发生顺序做成一个excel,相当于原数据表,然后在word里只需由excel导出需要的数据便可。这样,那项工作只需记录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数据就可以了,这样所保存的资料减少了,也规范了,也更有效率了。现在,我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真的太少,想学好一点。
接下来,就说下我应用的一个小软件--Alen,这是一个批量命名的软件(很明显,网上下的)。当初,下载用只是为了线路改名用,因为线路的照片很多,每次照回来都是一两百张,几十条线路,每条线路都有几十基塔,每基塔都会要照6张照片,汇总起来就差不多上千张。当初用也不是用得很好。后来,不知为何很想用这个软件来提高相片命名的效率跟质量。同事其实都不太赞同,觉得随便分多个文件夹装好就可以了。但这样的方式,不利于查找,而且每一次查看时都要重复点击,很麻烦。因为以前的资料都是这样管理的。后来,从“听到”那里,了解到google整理术,想想google作为搜索引擎,管理是整个世界的数据,那他们是怎样做到数据有条不紊呢?说的内容很多都忘了,其中记得一条是说把所有的资料都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到需查时,直接搜关键字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得到启发,不如把所有的照片都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以每一张照片命一个唯一的名,这样不就可以用关键词来搜索了。可为每一基塔命一个名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照片不是有唯一的编号吗?但编号并不能反映照片里的内容,我需要查看时,不也是用外面的文件夹来辨别吗?因为工作的照片是有一定的规律,规定的6张,而我根据6张相同的部分进行分类,命名为110kv线路杆号牌、110kv线路塔基础、110kv线路塔全貌、110kv线路塔横担、110kv线路小号侧、110kv线路大号侧。目的是每条线路每一基塔都要这样命名,因为要唯一性。刚开始的方法是用alen的替换功能,需要特别的字来编码,每个字对应每个分类,编好就可以替换,虽然麻烦,但也比一张一张命名快。现在想起觉得自己好蠢啊。利用软件alen,方法是弄出来了,提高了点效率,但自己一直放不下,经常有想法想更有效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果然,后来就想出第二个方法—虽然也是替换。但这次有点不同,我搞出了一个库(里面全部是空的文件夹),把所有线路杆号与七要素的组合来命名文件夹,如#1杆号牌、#2杆号牌等。然后我只需把符合其特征的照片放进去,然后前面加个线路名,再用文件夹的名字替换照片原名就可以了。好简单啊,我介绍给同事去使用时,他们还说这样命名更有效率,比原来的方法好太多了。那么到现在(原来我很喜欢乱想),我想出了第三个方法了。(有时觉得自己就是没事找事)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每张照片命名是唯一的,但是对照片内容的表达还是不够,譬如杆号牌,工作上是需要统计其字体?牌框的颜色,还有塔全貌、需要是塔型,耐张还是直线。而现状呢,我们单位对于这些资料都只有以前的明细表,那是多年前的资料,有些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造,线路的状态早就不一样了,而这方面资料的跟进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没专人跟进,原来的明细表也没有自动更新。即使到现在我们想要开展工作都需要现场查看,对于现存的资料都是半信半疑。我们需要的现场设备的状态。那么,可以对现有的照片再进一步的分析整理,是否可以得出影照片时设备的状态吗?虽然每条线路不同,但其部件都基本一样,那么专门挑出所有同一类的部件进行分类,然后在其后面贴上一个属于这类的标签,那么我就可以辨别出这个是属于哪类。然后我对这七要素进行深入再分类。分好后,如同一件商品进入一个专打标签的车间,去到这就贴这个标签,去到这贴那个标签,不需要理会前面的标签是什么,因为只需在这个要素下分类,其他不管。其实这也就是一种编码,只不过这与平时看到的数字编码有点不一样而已。在这里我需要的是每一次贴标签,都要从后贴,而且每次贴完都要回到原来的车间。这样,贴标签我用从后面第n位来添加,然后路径又选回原来的文件夹,这样就可以是操作单一化,对操作者来说只需在每一次贴标签时,分类正确就可以了。因为每个分类的个数不会超过10,而且从照片上就可以明显地辨别每个分类。因为不需理会前面已经弄好的分类,所有可以多线路多杆塔来分类命名。这样的方法可以处理上万级别的分类命名。而且还有一个,就是用文本文档来写一个小程序同时获取这些文件的名称,而且,每点击一次都会自带刷新功能,把这些数据转到excel,然后再用excel自带的vba编程功能,就可以把这些数据变为可以分类汇总。每次有照片更新,然后打标签,刷新,自动转excel,vba编程提取数据,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一个部件的实时状态了。实时状态,再对应原始资料,说不定可以改变,我们平时巡视线路那种走过就算不留一点痕迹的习惯。以后我们行业的趋势,是以无人机来巡视。巡视的内容就是拍照(觉得那些学摄影的可以来我单位面试),回来就一堆的照片,照片的处理就显得很关键了。希望能有用武之地。
接下来,再说说现在看的这本《狡猾的读书法》,这好像是Xdite说过。淘宝上看了简介—不写笔记、不用解题、只要看答案就好,而自己也是如此,只看答案,只记住答案与题目或每个答案之间的联系,就顺利通过今年好几个考试。觉得自己用的那种记忆方法有点相似,想让自己的那种方法得到提升。其中书里所主要是说,真正的记忆是对抗遗忘,那么想要记住大量资料,只需不断重复就可以了,而不是去理解,理解是记忆后的事。重点是不断重复短时间的学习,让进入头脑的资讯超过遗忘的资讯量。
看这本书时,刷新了我很多的概念,想起初中时就看过类似记忆法的书,有些内容不谋而合。不要一开始就看参考书,知道答案以后再阅读。看答案,不应该做笔记,做对引起记忆的标注,并且还需给答案按频率与难度来组合分类。答案相当于很多个“点”,而参考书相当于点与点之间的“线”。所以,只要研读参考书,“点”就会变成“线”。除了介绍了一些记忆的概念,还有一些技巧,早晚各只要五分钟的记忆存取发,一页只花一秒的记忆唤醒术,藉著告诉别人来整理记忆等等,其实就是一些高频小套路。看到这些的我很兴奋,想打算用这种方法考一个注册电气工程师,准备时间也就从明年开始,9月份考试,其实也就是大概半年的时间备考。这只是初步计划,期待考试能通过。
想起自己大学毕业到现在5年半了,因为一毕业就到一国企上班,虽然自己是比较勤奋工作吧,但几年下来自己的进步总是不那么让人满意。可能因为在我这个部门里,并不需要太多的能力。后来从罗辑思维了解到李笑来,到加入新生大学,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只是找太多的借口,不去进步而已。真的很感谢笑来老师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
好吧,挤出来了,刷个牙睡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