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就十分喜欢阅读,工作之后业余时间多了,又买了个kindle读起书来是有些痴迷了。但是我读书也有一个特点,不求甚解,哪怕是看教科书我都是,啊,这样啊,那就这样吧。从来不用自己脖子以上的那个东西想事情。
但是最近发现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如果是看点什么《微微一笑很倾城》之类的小说,那完全可以只看个情节看完就往一边扔,但是如果看《1984》、看《民主的细节》、看《人间失格》这种书也不边看边思考的话,那怎么不用这个时间再去看个什么《杉杉来吃》。
近来看了刘瑜的一本书《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让我着实佩服作者的知识量(其实每看一本书我的读后感都是这个作者好厉害,佩服作者驾驭整个故事的能力),而且她对于看过的某一部电影、某一本书、某一种现象都能够发掘出自己的看法。
反观自己,看过的书,嗯,这本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表达什么?你问我作者想表达什么你怎么不去问作者呢?然后再过几天,我看过这本书,但是这本书讲什么我不记得了。再过一个月,把这本书往面前一放,嗯,这本书好看,这本书是不是以前看过,嗯,应该是以前看过,那看过了就不看了吧。人家都说看过的书都会变成内在的气质,我看过的书可能就是变成了二氧化碳经过呼吸又给呼出去了吧。
再说我看过的电影,比如昨天晚上看了部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哇这个电影里的这些人在干嘛呀,他们说这些的时候这个表情都是什么意思啊,我脸盲啊,外国人的脸难道不是都长一样的嘛,咦,都说这个电影很烧脑,我怎么觉得这么平淡啊。看完只想知道最后结尾时给男主打电话的是不是另外一个女主。然后没办法,又打开知乎搜索,怎样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哦,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道道呢,我怎么都没看出来呢。咦,原来还有这么多细节呀。我的手机里常备知乎这个软件的主要原因是我看过什么看不懂的书、看不懂的电影就只好求助知乎大神为我解读。但是这样的解读只不过是满足了当下的疑问,于长远吸收并没有什么作用。而且知乎也是个良莠不齐的平台,每个人带着自己的价值观上阵答题,不利于个人思考能力的养成并且会自然而然的变成伸手党。
那要怎样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还在反思阶段,你别问我,不过我倒是有个计划,只是不知道可不可行。要是好用,再来写一篇。
首先就是改掉囫囵吞枣的毛病,有吸收思想精华的书还是要细细品味比较好。然后,做笔记,用kindle做笔记打起字来真的是要急出病来但是标记一下还是很方便的。再然后,思维导图,看完梳理整本书的结构和线索,再添枝加叶,吸收精华。最后,有必要的话再看一遍。好了,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