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儿子的读物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有段猫和狗的对话,很受启发:
猫大哥说:“你在我跟前张着嘴哈气,是不可原谅的错!”
狗小姐说:“猫哥,如果你不原谅我,那就是你的错了。难道你不知道,我们狗就是靠张着嘴巴哈气来散发身体里的热气的?”
猫大哥顿悟了:“没想到对她是常识的道理,我却不懂”。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自以为很懂,所以经常对别人指手画脚,或者掺和他人的事情。其实我们真的懂吗?
即使懂一点,但是我们也未必了解得很透彻,更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感受!
我有个认识近十年的朋友,她跟她父母的关系不好。小时候父母为了生弟弟,把她送给了外婆抚养,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我就劝她放下过去,不要跟父母计较。她老是说我无法理解她的感受,我不以为然,觉得有什么过不了的坎。
当我学了心理学后,我才知道这种“痛”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被父母抛弃的“恐惧”是会伴随终生的,甚至也会影响到她现在的家庭。尽管没有老人给她带娃,但是她坚持生二宝,就是为了世界上多一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再苦再累,她都要把两个孩子放在身边,给他们美好的童年。
就像我之前,对产后修复的理解就是“产后塑形”(今年生完娃,依然这么认为,所以医生问我要不要做产后修复时,我一口回绝了,我出院时102斤的身材哪需要修复,我才不上当呢?)
后来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帖子说“漏尿”是产后骨盆没有修复好,我想到自己生完大宝后,确实出现过这样的尴尬事情。才改变了对产后修复的偏见。
于是,我决定去做个产后修复,庆幸我做了。
在进行乳腺疏通时,排出了很多冷奶(当时奶喷到我脸上时像从冰箱里出来的那种凉),原来我的奶上面是热的,底下全是凉的,原因是每次我怕奶不够,舍不得挤奶,导致堵了,由于我的体感很差,平时都没觉得哪里疼痛,在工作人员疏通的时候才感觉痛,再继续下去就是乳腺炎。
之前我总觉得二宝肠胃受凉了,一天七八次排便(舌头中间白苔厚,月子后鼻梁处出现青色,胃口不太好),可就是找不到受凉的原因。这下明白了!把残奶全部排空后,第二天二宝大便就减少了,最近都是一天一次。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而且未必是正确的。有些事只有自己做了,经历了,感受了,才有发言权。
说到这,让我想起“多元智能检测”,有些人听说通过检测就能了解一个人(智商、情商、性格、情绪、强项、弱项、记忆力、理解力、亲子沟通模式、最佳学习管道等等),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三个字——不可信!
实际检测下来,会怎么说呢?好评如潮!
还有人觉得,就算检测结果很准确又如何?即使有量身定制的“教养方案”,有些人会觉得“顺其自然”更好!
如果父母们真的能“无功利性”地做到让孩子自然发展,那么这个工具确实没必要了。关键是有多少父母做到呢?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其发展规律,孩子也不例外。与其让孩子痛苦的学习,不如让TA通过“增强补弱”,获得自信,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与其让孩子全面发展(短板理论不再适合),不如让TA发挥天赋,由内而外的获得生命力,从而达到对生活、工作处理得游刃有余。
现在社会的变化可谓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新生事物太多,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无法敞开的接受,真的要被淘汰。
像QQ是免费的,微信是免费的,但马化腾曾经登上了中国首富榜;陌陌只是个免费的聊天社交软件,但是却在美国上市;滴滴打车刚出来的时候,乘客坐车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
这些我们不理解,但事实却在发生!
今天的内容似乎比较杂,那不妨再扯远点。
上午在健康群,有人问孕妇能吃阿胶吗?很多人回答“不能”。其实不光是孕妇不能吃,有些人也不能吃。
阿胶原料是驴皮,入肝经,特性是收敛,滋润凝血。所以它的补血功能主要体现在肝血疏泄太过时,把血收住,不让流失。比如治疗女性崩漏、流产、手术后大出血等。
由于阿胶太过滋腻,长期服用脾胃受不了,不容易消化,而且容易滑肠,本来大便稀溏的人吃了更拉稀。而现在很多人把阿胶当补品长期服用,尤其是秋冬季节。
所以很多事情的本质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想象(我们的思维模式受过去的经验或者体验所约束),不妨以敞开的态度去接受,在未知面前进一步就会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