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寒夜》杜耒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大寒时节,冬夜漫漫,喜有客来访,又恰逢窗前月下一枝寒梅绽放,何等乐事!虽只是以茶代酒,亦足以助谈兴、酬知音。本期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杜耒的《寒夜》。

杜耒《寒夜》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黑点表示的,这个小黑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仄起式七绝《寒夜》


赏析文本

大  寒

        最近因为期末考试大家是不是都忙得昏天黑地呀?老师发的复习资料是不是多的都快要把文件夹撑爆了?书包是不是都装不下了?做题是不是都做得怀疑人生了呀?尽管是这样,考完试查答案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觉得没复习好?希望大家都取得了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如果不满意的话我们就在新学期一起努力吧!现在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了,寒假已经来了!农历戊戌狗年也快结束了。我们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寒,十二月中,月半寒则大矣”。就是说大寒在十二月中旬,过了小寒的半个月后寒气就更很大了。《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就是说大寒比小寒还要冷,寒气已经上升到一个极点。诗人元稹在《大寒吟》中就这样形容:“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民间也有“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的说法。也因此大寒三候是“一候鸡始乳”,说的是鸡在五行属木,这时候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凌厉、迅疾。鹰隼这类猛禽盘旋于空中快速猎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这两侯都体现了鸟类能提前感知到时气。而“三候水泽腹坚”,指的是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都冻透了,连它的腹部都冻得最结实、最坚硬,人们可以尽情在水面上溜冰。

大寒三候

        不过,上次讲“小寒”时我们说过,按气象资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小寒前后温度最低。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65年里,最寒冷天气出现在小寒最多,其次是冬至,大寒列第三,立春第四;如果仅比较小寒与大寒,小寒时出现极冷天气的年份也远比大寒多,应验了民间“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今年就是这样的,冬天大雪到冬至期间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强,气温非常低,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冷,进入“小寒”后气温有所回升,到了“大寒”也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反倒比之前显得暖和。这就和古人说的大寒是“寒气之逆极”好像是矛盾的。

        那么古人是不是把“小寒”与“大寒”的顺序弄错了?为什么古籍中的记载和我们现在的统计数据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有很多种解释。首先,可能是因为古时候的气候和现在不同,当时的人们也许真的感觉到大寒比小寒冷。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将古代气候分为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也许这些古籍在记录的时候气温特征确实和我们现在不同。其次,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差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气候就很不相同。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月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也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1月下旬大寒节气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们前面提到的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旧本题“元吴澄撰”,而吴澄是江西人。根据它的序言来判断很可能是江南的人写的。而《三礼义宗》的作者崔灵恩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入南朝梁的经学家。他的书是在南梁写的,所反映的也更可能是长江流域的情形。

        另外,我们现在有非常精准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测量温度,但古人不具有这样精准的测量技术,只能通过自身感受来大概判断。人们感觉“最冷”的时候,往往是连续多日的低温天积累而来的,小寒后的连续低温到大寒时已冷得不行了,这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同样的道理,从冬至后便开始的“数九天”给人们带来的“冷”累积到大寒时节可能在人体感觉上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相对于小寒人们感觉这自然就是“大寒”了。可见,“小”与“大”的关系是成长和积累的关系,而不是用温度绝对值来衡量和评判的。

小寒大寒谁更寒?

        实际上,用现在先进而精确的测量技术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小寒大寒谁更寒”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实不是绝对的。在有些年份,大寒期间的温度确实会比小寒还低;有些地区,也确实大寒时节比小寒时节更冷。而且,小寒之后天气也并不是就开始回暖了,实际上,大寒期间的平均温度仅仅是比小寒高出1℃—2℃而已,所以大寒时节人们的身体感受依然是寒风刺骨、视觉冲击依旧是冰天雪地。所以说小寒大寒哪个节气最冷,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而是南北有别、年份有别。气候专家也告诉我们,某个地方是大寒冷还是小寒冷,影响的因素很多,某个年份或某个地区,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要具体分析。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就是的立春,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作为压轴的节气,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这就是民间“大寒迎年”的风俗。民间也有谚语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迎年的风俗源远流长,这还得从它所在的月份说起。

        大寒所在的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说文》中解释“腊”这个字说:“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就是说“腊”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隆重的百神祭祀。所以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年终祭祀。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说得很清楚:“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就是说腊就是打猎,用这些猎物来祭祀祖先,或者说腊是交接,新的一年和过去的一年在此交汇,因此要祭祀向祖先禀告一年的功绩。东汉蔡邕的《独断》也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所以,“腊”就是年终大祭,是大寒节气古人最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大事。

腊  祭

        正是因为这样,“大寒迎年”的风俗虽然很多,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习俗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了。

        大寒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所谓祭灶就是祭祀灶神。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庭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民间称之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每年岁末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报高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交到灶王爷的手上。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就会与诸神重又来到人间,所以年三十晚上人们还要举行“接灶”、“接神”的仪式,这就是所谓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所以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像,还要贴上一副对联,通常写的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到了腊月二十三送灶的时候,人们会在灶王爷像前的桌案上供奉糖果以及清水、料豆、秣草,其中糖果是专为灶王爷准备的,而且祭灶时,还要把糖过用火融化开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的嘴被蜜糖站住了,甜得很,再加上“吃人的嘴短”,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这家人的坏话了。而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准备的材料。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有灶王爷的像,就是为了人们在“接灶”仪式中贴的。

灶王爷

        另一个虽然不那么家喻户晓但同样和祭祀有关的重要习俗就是牙祭。牙祭本来是用野猪牙或象牙祭祀神或祖先,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都出土过这样的“牙”。这样的牙祭每个月都有两次,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这是因为古人有初一、十五设家祭的习俗。这一天,家中男女老少都要向家神及祖先顶礼膜拜。家境好的,通常是三牲齐全,家境再穷的,也会买一块肥肉切成正方形,往“天地君亲师”及列祖列宗灵位前香气扑鼻地一摆。家神及祖先主要享受肉的香味,祭礼结束后,香味散尽的供品自然要留给祭祀的人们享用,这就形成了“牙祭”的风俗,这也是为什么牙祭是在初二、十六的中午进行。人们也借此机会让吃了十几天素食的牙受到点奖赏和安慰。久而久之,牙祭便成了吃肉的代名词。到现在我们还把吃好吃的和会餐加菜称为“打牙祭”。

尾牙祭

        牙祭的习俗对于生意人来说还有特别的意义。年头的第一次牙祭在二月二,称为头牙,年尾的最后一次是在腊月十六,称为尾牙。在尾牙这一天,老板都会举行隆重的宴会招待所有的员工,宴席上一定会有一只鸡,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所以这个尾牙决定着员工新的一年的去留,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有牙祭的习俗了,但很多公司到了年底都会举行年会,包括我们在学校里举行的新年联欢会,可以说都是牙祭这个习俗遗留下来的。

        民间其他大寒迎年的习俗也大都是祭祀和辞旧迎新发展而来的。比如“除尘”就是大扫除, “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所谓“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也就是“贴窗花”。“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祭祀用的糕点、馒头、花馍等都是用面蒸制的,所以叫“蒸供”。“赶集”,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这五个习俗都和准备祭祀相关,都是在为祭祀的各方面做准备。这些都是辞旧迎新的一部分。另外人们还会“纵饮”,也就是放开宴乐,纵情喝酒。还有“赶婚”,因为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这些也都是祭祀习俗的遗留。

        过年的时候很热闹,家里会来很多客人。但是在大寒节气这么寒冷的夜晚你们家会来客人吗?一般来说不会吧。但在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杜耒的《寒夜》这首诗中,就有一位朋友在这样寒冷的夜晚来拜访他了。那么是什么样的朋友会在这么寒冷的夜晚来拜访他呢?朋友来了杜耒又会怎么招待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寒  夜

        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杜耒。他是一位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是江西抚州南城人。记载有关杜耒事迹的文献很少,只有宋人笔记《鹤林玉露》中有一点记载。书中说,朝廷需要选择一位主帅来统领山阳却没有可派之人,只好用了许国这个武夫。徐国到任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山阳的其他官员对他都很不满意,纷纷上书参他。后来更是发展到全军将士都对他愤恨有加,以至于把他囚禁起来杀掉了。而诗人杜耒因为是许国幕府的随员,也惨遭池鱼之殃,死于乱军之中,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死于非命的杜耒留下的诗不多,这首《寒夜》因为被选入《千家诗》而闻名于天下,但是大多数人对作者杜耒并不熟悉,所以说杜耒是因为这首诗而留名的诗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首诗本身吧!第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这一句就是在讲诗人是怎么招待客人的。如果有客人来,你会怎么招待呢?你们有没有见过爸爸妈妈接待客人呀?爸爸妈妈是不是会准备一些果汁、饮料和零食或者有的时候大人之间会准备一些茶或者是酒呀?古人的待客习俗和现在类似,他们也会摆酒宴招待客人。但古代的平民百姓吃上肉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肉非常贵,所以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吃肉,比如说有客人来了。那这些肉从哪里来呢?古代的平民百姓家里会养一些动物,客人来了会杀一只鸡吃。在很多诗中都会有这种意象,比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另外,在《论语》中,子路在路上碰到了一个隐士,隐士邀请子路到他们家住一晚,他“杀鸡为黍而食之”。酒宴上除了有肉,酒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代的酒度数都很低,所以一下子可以喝很多。比如李白笔下写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李白诗也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如果没有酒喝,或者不方便喝酒的时候,还有既不想喝酒而又盛情难却的时候,就会以茶代酒。杜耒这句是告诉我们他就是以茶代酒来招待这位寒夜而来的客人的。“茶当酒”就是以茶代酒。“以茶代酒”是我们现在很常用的成语,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国君孙皓非常喜欢喝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所以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后来这位国君孙皓虽说是以暴虐著称,而且因酒误国,但却留下了这个充满温情的典故。这句诗就是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有一位客人来拜访杜耒,诗人以茶代酒招待他。

寒夜客来茶当酒

        这句诗有时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因为它明白如话。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却有多层转折。古代交通的条件是很差的,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汽车、公交车、地铁,出门基本上靠步行,如果条件好一点可以骑马或者是坐马车。而且古代的保暖取暖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我们现在的羽绒服和暖气空调之类的。这位客人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去拜访作者,说明他们的友谊一定很深厚。他们既然有这么深厚的友谊,那诗人为什么不去专门买酒招待他呢?我觉得恰恰因为他们是很知己的好朋友,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他的好朋友不介意他以茶代酒,所以才能“茶当酒”。杜耒的这位客人一定是和他有共同语言和共同雅兴的好朋友,两个人情谊很深,所以能与诗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而不在乎有酒没酒。

        下一句“竹炉汤沸火初红”。这句就是说竹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大家知道什么是“竹炉”吗?“竹”是竹子的“竹”,“炉”是火炉的“炉”。那大家想想,如果把一个用竹子编的炉放在火上烧水,那“竹炉”不就被烧着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竹炉”这种炉子它的外壳是用竹子编的,真正烧火的炉子仍然是用泥做的。接下来“汤沸”的“汤”是什么意思呢?是西红柿鸡蛋汤还是菠菜蛋花汤?都不是,“汤”是热水的意思。比如说《论语》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就是说看到好的行为就像自己没能力赶得上一样,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很热的热水中一样会赶快避开。还有,如果你们去过西安的话,可能会去过非常著名的景点华清宫,里面有很多泡温泉的地方,会叫“什么什么汤”,这个汤指的就是温泉。有一处最著名的叫“海棠汤”,就是杨贵妃专用泡温泉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喜欢去日本泡温泉,日本的温泉至今还保留着“什么什么汤”的传统叫法,这就是因为日本文化极大地受到了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比如服装、饮食、风俗习惯还有日本文字等等,都是从中国唐朝学来的,所以很多日语还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思。这里的“汤沸”就是指水烧开了。后面三个字“火初红”就是指炉中的火很旺,“汤沸火红”这个景象写的很逼真,读起来就好像看到了那红红的炉火,听到了咕嘟咕嘟水开的声音。诗人与客人喝着芳香的茶,围炉夜谈。屋外虽然寒气逼人,屋内却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环境迥然有别,滚烫的开水和红红的炉火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显得特别温暖,而且因为有朋友来访,诗人感到很开心,深厚的友谊让他感到更加温馨。前两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短短十四个字写了七件事物:寒夜、客来、茶、酒、竹炉、汤沸和火。

竹  炉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三句:“寻常一样窗前月”。大家知道“寻常”是什么意思吗?“寻常”就是平常。但是,寻常这个词可是很不平常的哦。在诗里面诗人想说平常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不说平常,而是说寻常。比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当时只道是寻常”,还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等。所以,“寻常”就是诗的语言,“平常”就是平常的语言。作者在烧水的时候看到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个“便”字的意思是“就”。那为什么有了梅花就不一样了呢?作者每天都可以在窗边看到月亮,但今天却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有一枝梅花在月光下绽放,那是不是把月光衬托得更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的美丽。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但除了美景本身以外,在诗人的心里可能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今天他的好朋友来了。虽然窗前的月光仍是寻常一样,但今晚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位朋友的品德可能像梅花一样高洁,梅花又象征了友谊的高雅芬芳。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首诗就像是一幅清新淡雅、温润可人、意境优美的图画: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晚上有客人来了,我以茶代酒招待他。竹炉里的水已经开了,火也烧得正红。窗外的月亮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月下有一枝梅花绽放,梅花和月色相互映衬着,与平常就不一样了。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却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宋朝的黄昇在《玉林清话》尤其赞赏第三、四句,并指出苏泂的《金陵》诗中“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两句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但苏泂的这两句诗纯为大白话,没有任何很诗意的词语让读者咀嚼回味,而杜耒的这两句诗看似平常却不“寻常”,诗意浓厚耐人寻味。而且,垂杨柳种在宫墙的意象虽说自有其高贵而不同于一般人家,但却只是流俗之人所追求的,而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的高洁品质正是文人雅士所最为看重和追求的,因而一枝寒梅在窗前的月光下绽放的意象,其境界之不同流俗,与前者相比高下立判。

白石老人《寒夜》诗意图

        知心朋友来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乐事,所以赵师秀会“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们的大诗人杜甫更是开心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最讲究生活情趣的白居易则直接写诗邀请朋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难怪杜耒在有朋友来访的寒夜里感受到“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了。虽然“寒夜客来”也许只能“以茶代酒”,虽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虽然那农家的腊酒象杜甫那“旧醅”的“樽酒”一样是很浑浊的,但这些都无损朋友的知心。而无论是“竹炉汤沸火初红”,还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满满的都是朋友知心的温暖和喜悦啊!

        大寒时节,冬夜漫漫,希望我们也有朋友到访,虽然未必会有窗前的那一枝寒梅绽放,但至少我们也可以像古人一样“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一盏清茗酬知音

杜耒《寒夜》参考反馈题目

1、在你生活的城市,你觉得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哪个更冷呢?你觉得为什么古人认为大寒是“寒气之逆极”呢?

2、你见过祭灶吗?你们家腊月二十三会祭灶吗?你参加过“尾牙祭”或“尾牙晚会”吗?你还知道有哪些大寒迎年的风俗吗?

3、如果有客人来访,你会怎么招待他(们)?爸爸妈妈呢?你喜欢以茶代酒的招待方式吗?爸爸妈妈更喜欢以茶代酒还是与朋友对饮呢?

4、你见过竹炉吗?现在哪里还会用火炉呢?

5、你还知道什么日语里汉字的用法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思吗?

6、你喜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吗?能分享一首有类似意境的诗吗?


参考资料

古人认为大寒冷还是小寒冷

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祭灶传说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