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苦难
一直以为我们60后这一代是吃过苦的,而70年代及其后出生的就好多了。
所以,经常会用忆苦思甜的手法来教育下一代。
经常举的例子是小时候缺吃少穿劳动生病的故事。
比如吃不饱肚子,挖野菜、偷吃地里没有长大的红薯,读书的时候吃了3年的酸菜、萝卜干,导致长身体的时候缺乏营养,甚至少长了一颗牙齿等等。
又比如,从小长到大,没有穿过几件新衣服。一般都是大人穿旧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穿,老大穿过给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从小没怎么穿过鞋,赤脚爬山坡下水田,有时候脚被玻璃划破了流血。冬天下雨,天冷没有胶底鞋,小时候曾经踩着自制的高跷去上学。
再比如,恶劣天气下的艰苦劳动经历。打猪草上山耙柴算是轻松的劳动,每日担水算稍微重一点的,最辛苦的要数夏季的双抢和冬天的砍甘蔗。
夏天,头顶着烈日,脚踩在水田里,弯着腰双手在稻田里割水稻,从天亮忙到天黑,汗流浃背是表面,皮肤晒爆直疼到骨子里,累得腰要断了的感觉。腿上还有蚂蝗、蚊子在不停地吸你的血。
冬天砍甘蔗又是另一番情境,吹着刺骨的凛冽寒风,手上长着冻疮,脚上穿着汗湿之后冷冰冰的解放鞋,成片的甘蔗等着收割,一根一根地砍,砍完后削去叶子,再捆成一大捆,然后走几里山路呼哧呼哧地把一捆一捆的甘蔗背到卡车能够开进来的位置。
以上这些算是艰苦劳动带给身体的极度劳累,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差导致生病是另一种磨练。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经常头上长毒疔,夏季多次经历中暑,莫名其妙发高烧,食物不洁导致腹泻也时有发生,虽然如此,但很少找医生看病,生病了多是在野外采草药,按土方回家自己治疗。
在那缺吃少穿缺医少药又劳动艰苦的年代,能够幸运地活下来已属奇迹。
然而,我小时候所经历的这些磨练,都没有白受,至少教会了我一些生存技能,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
小时候在那粮食缺乏的年代,我学会了认识野菜、野果、野蘑菇,认识了不少野外可食用的植物,长大后对做饭炒菜能无师自通,百变花样。
缺衣少穿的年代,少年时候的我还学会了自己制作胶底鞋。成年之后面对的那些各种困难,比起小时候的磨练显得就不太算困难了。
然而我经历的这些困难,比起《水流云在》、《活出意义来》和《狱中书简》中所描述的苦难,实在是算不得什么苦难。我所经历的,只是一个物质匮乏时代的一些艰苦岁月而已,我的身体和精神是自由的。
而前述3本书中所描述的境况,除了物质的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的枷锁,身陷囹圄的不自由,甚至迫害,他们遭遇的是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苦难。
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这个人的生活轨迹,也预示是否可能承受苦难,以及承受什么方式和程度的苦难。
“5.12”汶川大地震,是典型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幸运的是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好,来自各方的力量给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帮灾区人民共同度过难关。
有的人被苦难打倒了,有的人在苦难中幸运的生存下来了,有的人不仅仅是生存下来了,还在苦难的逆境中涅槃重生,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苦难中生命的力量往往能创造出人类的奇迹。
作业:L19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