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新片狠狠抽了中国电影的脸。
《招魂2》
上周刚放出资源。
没白等。
豆瓣7.8。
比第一部7.5高。
个人评论自当别论。
至少在大众评分上,《招魂》系列的大旗立起来了——没有走向“续集崩坏”的节奏。
必须承认——
即使胆大如Sir,即使对温子仁的恐怖三板斧了如指掌。
但看《招魂2》,Sir还是,被惊到了。
借着《招魂2》风雨来袭的契机,Sir今天就给你们说说,温子仁何以成为今天的恐怖电影一哥。
及,国产恐怖片,离《招魂》还差在哪。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请酌情观看。
温氏恐怖片的第一大招,是真实。
在《招魂》系列,那些欲说还休,如老井般深不见底的历史事件,才是第一主演。
《招魂》,用作引子的“安娜贝尔娃娃”、鬼屋、驱魔师沃伦夫妇,都确有其人其事。
这下马威给的。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招魂2》如法炮制。
故事的源头,来自一起曾发生在纽约的灵异杀人案——
一位年轻男子声称受到恶灵教唆,在某个晚上,一夜之间,杀死全家。
悬疑气氛就此确立。
故事的主体,则取材自20世纪70年代极具争议的“恩菲尔德事件”。
该事件是史料最全的闹鬼事件之一,当年曾惊动英国BBC参与调查。
为了让观众100%相信,温哥甚至在电影宣传期,就针对性地搬出当年受害者的采访。
当你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段,无数次看见一个满脸丧气的女人,以新闻片的形式,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撞鬼经历。
发出怪声音
其间,穿插各种老照片、旧录音。
你要是还没“入戏”,那我也没sei了……
可以说,“真实”,是贯穿于《招魂》系列的第一元素。
连“鬼上身”这种游离于常识之外的经验,都渲染得如教科书般准确。
请注意该系列鬼魂的行事规则。
第一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首先出现,一般就是说话声、脚步声,感觉有另一个人存在。
第二步,从听觉,扩散到视觉骚扰:
受害者一般都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人,把受害者吓倒,摧毁他们的意志。
当你不堪其扰,意志处于崩溃边缘时。
它们才趁虚而入,鸠占鹊巢。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鬼上身。
仔细回想第一部的情节,是不是完全遵循三大步骤?
第二部,同样如此。
听到。
见到。
无处可逃。
珍妮特睡着了
现在是我在说话
不过,今天的观众,早被各种恐怖片洗脑,即使你把形式做得再足,内容不吓人,照样被嫌弃。
这时,温氏恐怖片第二绝杀出场了。
长相洗剪吹的温哥,深知高级的恐怖质感,绝不在于那些撒血浆,咋呼呼的视听暴力——那是低级的生理刺激。
他追求的,是安静而幽凉的窒息感。
按机叔的说法是,一般恐怖片是想让你看见什么,但《招魂》反其道而行,它是要让你看不见什么。
恐惧的根源,是未知。
从《招魂》开始,温子仁就精于此道。
鬼怪主体要么隐匿于黑暗,要么被门遮挡。
需要通过镜面反射、床单包裹,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
当时这幕吓得Sir前列腺一紧
《招魂2》,温子仁变本加厉,还做出改良。
使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黑暗。
《招魂2》,黑暗不止是怪物藏身之所,黑暗甚至能跟人互动。
黑暗,“活”了起来。
这场帐篷戏绝对是年度最佳惊声尖叫之一。
男孩把玩具车推进漆黑的帐篷,不以为意。
为了吊起观众胃口,镜头还特意随着男孩,回望了帐篷几眼。
等男孩上床后,导演恰到好处地让墙面挡住了帐篷。
我们跟男孩一样,看不到外面发生了什么。
这时,恐怖来了——
被推进帐篷的玩具车,突然被“推”回房间。
谁干的?
想干嘛?
镜面反射同样遵循此道。
《招魂1》
最常规的,镜子外面是一个人,里面是另一个人。
表示某种心魔或者灵魂附体的效果。
你看见了,人物看不见。
还有,你一会看见,一会看不见。
比如吓到不少人的“123木头人”游戏。
正是通过黑暗,镜子,玩弄观众心理的技巧,观众被“看不见又看见”的套路摆弄刺激,身不由己地陷入故事。
《招魂》系列能成功,一大原因就是,温子仁没有把它拍成一部鬼片,而把它拍成悬疑片。
被网友吐槽长得像玛丽莲·曼森(下图右)的修女鬼。
这部分剧情是后来补拍的。
刚开始看,你可能会蒙圈——
女鬼是谁?
为什么要来纠缠沃伦夫妇?
她跟附身在小女孩身上的另一个鬼,有什么联系?
随着影片进展,女鬼身份一点点被打亮。
我们跟着沃伦夫妇的调查,拼图般默默摸索,最终,两条线合二为一,剧情反转,恍然大悟。
这时再回头看,你才会发现,原来温哥早就在我们忽略的地方,埋下彩蛋——
写着女鬼大名的物品,在沃伦家随处都是。
来自外媒Movie News Guide
什么叫细思恐极,这就是。
说白了,低级的恐怖是放肆,高级的恐怖,是克制。
你看,《招魂》只死了一只狗和一只鸟。
《招魂2》更绝——
一条人也没死,连狗都活着……
照样把观众吓成狗。
红外线镜头下,在影院看《招魂2》的观众
相比之下,我们的恐怖片呢。
且不说这些如色鬼般毫无必要存在的眼睛。
论吓人手段,就单一的令人发指。
诚然,今天的国产恐怖片不恐怖,审查是一大阻力。
但审查不是国产恐怖片集体堕落的借口。
1989的《黑楼孤魂》。
它的可怕,其过耳难忘的音效该记头功。
这是因为它没有延用当时国产恐怖片的配乐套路,而让作曲家瞿小松,拉锯条拉出尖厉阴森的背景音。
《黑楼孤魂》的最后,同样因为国产恐怖片,不能出现鬼,而把一切归因于精神病——为此电影也被称作国产恐怖片“精分”路线鼻祖。
但当导演把它解释为 “文革就像是一场大病。”
并出现满屏药丸。
这种与现实心照不宣的呼应,不更具深意?
前几天豆瓣有篇文章,《说我觉得的国内偶像剧最大的问题吧》,作者科のgirl,挺火。
其文逻辑照样适应用国产恐怖片。
看《招魂2》,随便拎出一张剧照。
墙纸、海报、台灯、服饰,甚至玩偶。
你都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
几乎还原现场。
我们的国产恐怖片呢?
同样是“鬼宅”。
这从路边淘来的白纱。
这整洁如新的床头。
这样板房一样的书房。
借用《说我觉得的国内偶像剧最大的问题吧》的话说——
可是国产的特别假,一看就是假,一看就是电视剧,假的,加上差劲的演技,真的就是不停的快进…
在Sir看来,好的电影,是有味的。
不论是尘土飞杨的烟火味,还是刺鼻酸眼的尿骚味。
电影的梦,不就是把假做真?
而在今天的国产恐怖片里,我们要不闻不到味。
要不,闻到的,或者是廉价轻浮的塑料味,或者是急功近利的铜臭味。
这,怎么追?
再把话说得糙一点。
如Sir刚刚提到的《招魂》的吓人技巧,难道国产恐怖片导演看不出来?
不可能。
他们不用Sir说也懂。
但懂和想,想和做,做和做到,远远不是一回事。
说白了,一部优秀的电影,它那些看似耸动的花招,都是拙朴手艺的一次次打磨,百尺竿头的精进。
可惜,这种步履不停的用心,我们最欠缺,又常常轻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醋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