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属于农业社会国家,人们对土地非常的崇拜。千百年来,土地神在我国民间广受崇奉,影响迄今不绝。学者们一致认为对它的信仰源于古代先民的土地崇拜观念。土地公作为官职最小的神系,应该是最为原始、普遍,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而且至今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民间俗神,其对民俗文化系统的形成、推演、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和影响作用。他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土地神信仰逐渐扎根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土地神变为了保一方平安,管理一方的基层神袛。凡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信仰存在,土地神信仰成为了一种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作为边陲重镇的凭祥,秉承着南方民族的土地公信仰,在长远的发展中又显出了它的特点。
土地神的演变
土地神信仰的来源。流传土地公的崇拜是最早是建立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统治的不断加强,释、道等宗教的发展和影响,抽象化的大地之神相应地淡化,自然崇拜属性的土地神的地位大大下降,而代之以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人格化了的民俗神。
土地神是古代农业社会神灵崇拜意识的产物,也是我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神思,其影响广泛,遍布城市乡野,可以说凡是人烟处,都敬土地。由于土地广袤无边,各民族、各地区所居住的地理生态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民间信奉的土地神自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源于何时,确实是不得而知。但从《搜神记》卷五记载的蒋子文自称土地神的故事推测,日本学者窪德忠认为其信仰大体起源于公元三世纪前半期,五世纪左右,土地神信仰渐渐盛行,七世纪以后遍及全中国,各地纷纷兴建土地庙,十四世纪以后,向土地神祈祷,已成惯例,沿袭至今。明初,规定土地神不称爵号,仅称某地“土地”,民间则俗称为“土地公公”,岁时以清酒雄鸡祭之。
土地神信仰的发展。凭祥的民间信仰与其他南方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一样,普遍奉祀土地神。每年春季,都会有相关的活动。如“二月二为土地会”,各族必须有代表参加聚会,屠牲洒酒,焚香张乐,以祀土谷之神,谓之“春福”。这类聚会大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土地庙或土地祠。广西凭祥地区的土地庙建筑极为多见,凭祥有289个自然村镇,几乎村村有土地庙,所以凭祥至少有大大小小土地庙300余座。一般的土地庙中用泥塑或用石凿成,为一穿袍戴乌帽之白发老翁,有如当地农民形象,守候着一方生民。据了解,民国期间,设庙之风兴起,一些原先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村庄,也都采取募捐摊派的办法相继建造新庙。除了固定的祠堂以外,凭祥还保留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祭祀方式,即于狂野田间,简单搭建小神像进行祭祀,这种祭祀仪式简单,贡品也不求丰盛,多数为人们带上贡品烧香,极为祭拜仪式。不难看出,从民国时期至今,土地神在凭祥地区流行甚盛,已成为农村基层中影响最广、最深的神系。
土地神信仰其社会功用
土地神的信仰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虽然传统文化经历了诸多破坏,而且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自身和现实的认识也日趋理性。但传统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信仰新的内涵。但万变不离其宗,土地神信仰的社会功用在于其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满足民众的基本心理需求。民众在宗教意识中表现出的功利性格十分突出,只有那些对民众日常生活有影响的神灵才会获得信奉。土地是民众的衣食之本,所以掌管年成的丰歉是土地神的基本职责,以后保境安民的职掌又不断得到强化。此外,渴望生活安定是普通百姓的一般愿望,具有这一职掌的土地神自然会受到信奉。多子多孙,子嗣延续也是普通民众的心理,而土地神也具有赐子的功能。报丧送魂对于重死如生的普通民众来说是丧葬仪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神就承担了这一重任。凭祥不少地方有人死后要到土地神跟前报丧,让土地神送魂的观念。当然土地神职掌决不限于这几个,但从以上土地神承担的几项基本社会职责来看,都呈现出与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贴近百姓的心理需要的特点。既然土地神的职掌满足了普通百姓的基本心理需求,那么历代受到崇奉自然而然。娱乐和团结乡邻的功能。集体的宴饮游乐不仅是个人辛勤劳作的一种调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乡里各家庭之间的亲和力,从而也巩固了整个乡里的凝聚力,因为民间所祀的乡里村社也是聚合本地区、本宗族力量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土地神的信仰来说,吸引民众信奉的首先是它的基本职掌能够满足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年成丰收、生活安定、子孙满堂、消灾祈福等等;其次是它发挥了娱乐、团结乡邻以及社会教化的功能。
凭祥地处祖国南疆边陲,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边关重镇,素称祖国“南大门”。全市总面积650平平方公里,辖夏石、上石、友谊、凭祥4个建制镇,居住壮、汉、瑶、苗、京、侗、傣、水、仫佬、土家、畲、布依、满、毛南、彝、回、黎等17个民族成份,户籍人口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3.6%,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边境开放口岸城市。土地神在本地的分布十分密集,一个行政村或一个居委会辖区几乎就有一个土地神,每个土地神都有不同的人物原型和一段成仙得道的故事。与南方民间信奉的土地神一样,凭祥地区的土地神职掌范围十分广大,主宰着农作物的丰欠收成,丰产之神主宰农作物的收成,是土地神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土地神最初为自然神的内在表现。过去,民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重,举行“社日”的时候,只能由男人的参加。凭祥的土地公的形象均为男性,不似近代江浙一带,民间习惯称地神为土地公和土地婆,或称田公和田婆。土地公多以“茧袍帽白发翁”的形象出现,土地婆则多妆髻。两人在庙祠中的座位关系一例是左为土地公,右为土地婆,而且视左为上座。这也形象地体现了这一地区封建社会男子占统治地位的真实生活面貌。如今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且多为男丁,仪式就不再拘于男人参加,家里只有有人参加即可。
仪式也由最初为杀猪杀鸡来祭奠,随着年代的发展,已经简化为买物品供奉。由本村的村长之类的组织挨家挨户收集钱和米,负责土地公的生辰庆祝活动。五六十年代时,每月初一和十五月必须到土地庙上香,否者会令土地公不满意,这一年也就难以风调雨顺,现在只有到了家里有红白喜事或者过节时才会往土地公跟前一走。而且也不是每个节都回去上香,除了三月三去扫墓归来时必须也上土地公拜一拜,其他节日随意性特别大。但也仍保持着,土地公还是最敬爱的神。
按当地人的说法,土地庙里,除了平时住着土地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各式小神的聚居地。在壮族的民俗中,有个说法是: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是小年夜的时候把灶神送到土地庙里,与土地公一起。所以,一般过了小年夜之后人们就不会往灶神的香台上香,等到了元宵节再把它接回来。这也说明了,人们觉得神仙也求团园的美好愿望。这与其他民族也人们相信,亲人们在去世之后,灵魂是住在土地庙里,暂时被土地公收管的,所以更加敬重这位土地公。
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土地公是唯一能包容大众的信仰,不受地域的隔阂不受种族群体的限制、不论道释儒家,无论闽南、客籍、外省、山地原住民,土地公是大家共同的信仰。年代最久流传最广泛,尽管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城市乡村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在改变,而对土地公的信仰依然保留在人们心中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敬之心和对大地母亲的感恩之情土地公永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作者 曾秋雁 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