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 -),第二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 +),第三组先贬后褒(- +),第四组先褒后贬(+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三组(- +)最具好感,而对第四组(+ -)最为反感。
这个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例。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刚刚到工作单位,为了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表现得特别勤快,每天早到一些,拖地打水擦桌子,得到了不少人的表扬和称赞,但是时间一长,他很难一直坚持如此,慢慢变得懒惰了起来,给人造成的印象反而更不好。还不如刚刚开始平平淡淡的另一个学生,大家觉得他越来越好,越来越招人喜欢。
心理学咨询中,对于咨询的结果不能期望值太高,最好是认为成功只是偶然,失败是必然现象。这样放平心态,反而会一步步变得越来越好。 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之初性本恶,先假设对方是小人,这样还可以保护自己,不要死在救人的路上。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一个孩子的父母如果假设孩子很聪明,什么事情应该教一遍就会,那么在教育中就会表现得很没有耐心,教第二遍的时候就烦了:都说了一遍了你怎么还不会;与之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假设他很笨,一件事情需要教50遍才能会,那么这种父母就会非常耐心,教第49遍的时候还没烦躁呢。
“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曾经非常流行,但是很多家长对表扬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可能渐渐会感觉到,孩子越称赞越说不得了。这跟阿伦森效应也是有关系的。父母滥用表扬,让孩子对表扬产生依赖,没有表扬或者表扬不够多的时候就会有负面情绪,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不是没有意义,而是要科学的去运用。陈忻博士的《养育的选择》中就对如何科学地表扬孩子做出了很好的阐述:要用成长性思维模式进行建设性的表扬,注重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
婚姻中也有这种阿伦森效应现象。过去都是包办婚姻,结婚的时候两个人互不了解,有的还从来没有见过面,从零开始,慢慢磨合,往往会有幸福的婚姻;而现代婚姻中,结婚的时候是两个人认为对方最好的时候,是100分的时候,结婚以后一般会慢慢的降低这一分数,有的夫妻降到一定程度就不降了,比较幸福的生活下去了,有的夫妻继续下降,走向离婚。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可能跟现代婚姻的模式有一定关系。难不成再回到从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