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做好竞聘准备,满腔热血且信心满满地走进团队会议室,演讲刚进行几分钟,一位直属上级接听了手机后玩起了手机,另一位则对着邻座轻声细语,突然之间,你慌了,你感觉到了一种极严重的焦虑感,是不是我搞砸了,他们不喜欢我,我这次是不是选不上了。可为了这次竞聘准备了一年之久,但现在……,坏了,我要说什么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出现在塔码·琼斯基《内在成长》这本书的开篇章节“摆脱过度猜想”里,第一次读的时候深以为然。
春节过后,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某天清晨,吃过早晚溜达一圈准备开启新的一天时,突然觉得眩晕,因为自己习惯性低血压,所以赶紧躺了下来,但情况仍未见好转,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并开始伴随着强烈的呕吐感,即使躺下情况也并未好转。脑海中不断开始自我诊断,昨天喝大酒了?没有!早晨吃坏东西了?没问题呀。磕碰脑袋了,也没有。坏了,会不会脑袋里的某根血管堵塞破裂了,会不会此时此刻脑颅中已经充血?不行,我应该赶紧去医院。试图站起来,无果,拨打手机120,视力模糊不堪,无法对焦,识别不出数字,后来就晕了过去。
临近中午才醒来,虽然难受的程度略有好转,但只能平躺,不能晃动脑袋,否则会天旋地转,再次睡了过去。睡了整整10小时后,勉强起来看了急诊,排除了急性脑出血的可能,但医生说周一最好去门诊看看。
恰逢周五,周末两天度日如年。
那两天,我想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想到自己大好青春就要告别人间,还没有看医生就给自己了下论断。
然后各种拍核磁,各种神经内科、眼科、耳科都去检查了一遍,终于有一位老者医生看到我一周挂号记录,认真的对我说:“小伙子,你这算占用医疗资源呀”。
“我特别害怕自己这次得了不治之症,我还年轻”;
“都害怕”;
“所以才各种科室的检查”;
“你这样搞,没病也给自己吓出病来”。
后来,病因是“急性双侧乳突炎”,常年的中耳炎引起的,医生通过片子说此炎症曾常年持续反复,只是这次比较厉害而已。
当然,有病,必须第一时间去看。
我就“生病”时,这种过度猜想带给我的其他“潜在危险”。
一周,暴瘦10斤,肠道消化系统迄今未恢复;
核磁共振两次,各种CT五次,医生叮嘱1年以内不许要孩子;
走路无法关注车辆,导致四辆汽车追尾;
其他数次险被车辆“剐蹭”;
连续五天彻夜失眠;
……………………
现在回忆起来,上述的种种危险是由于自身对于这个疾病太过度猜想,仿佛已经是不治之症的患者了,才会各种心不在焉,寝食难安,无用功的耗费着每日的“精力”。
(2)
《内在成长》这本书里提出,大脑神奇的构造中有一个被称为“杏仁核”的部件,掌管着大脑中超过千亿个神经元。“杏仁核”对“潜在危险”极其敏感,因为早期人类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危险的地方,出去猎食可能就会被草丛里潜伏觊觎你的“凶猛动物”吃掉,走路时可能就会被“毒蛇”绞杀,在沉睡中就会被其他部落“斩首”。所以对“杏仁核”来说,没有什么大小危险之分,所有的不安定因素都可能决定是死是亡。“杏仁核”无法区分真实与想象,所以,当它认为你处于危险,立马出来主导全局。
比如:
当我身体出现大病征兆时,正常的理智没有了,因为被“杏仁核”判了不治之症。
文章一开始的竞聘者因为上级某些行径,准备一年的信息资料,瞬间在脑海中清空。并不是脑海中没有了相关资料的存储,而是“杏仁核”认为领导不喜欢你这个举动关乎存亡。所以压根不给理智去判断的机会
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是我们同它握手言和的第一步。
来,让我们跟“杏仁核”握手言和。
(3)
为“活下去”这个目标,只要碰到任何“危险”,“杏仁核”就会立马调动各项机能规避危险,长久以来“杏仁核”规规矩矩,恪尽职守,保证了人类得以进化,得以生存。
可现如今,已经不是荒草丛生、各种凶猛猎物出没的时代了,更不会出现部落之间的屠杀。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感知大脑中“杏仁核”上线时的状态,在它准备一统全局占据理性思维的时候,尽快做出调整,告之其这不是危险,不足以威胁到生存。
或者当知道自己处于过度猜想状态的时候,刻意的对思维状态进行调整。
“我老公怎么这么晚还不回来,会不会喝酒了,回家的路上有条护城河,他会不会开车掉进去”!
“杏仁核”上线的行为模式:“天哪,不行,我要必须报警,我要赶紧给120打电话“。
第二种情况:要么打个电话追问,要么就会对发生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不会的,他喝酒从不开车”、“护城河周边有特长一段隔离带,且有铁栅栏拦着,不会掉进去的”。
这就是我们在跟脑海中“杏仁核”作斗争的表现。
有时候也很成功对不对。
在刻意的纠正和模拟中,要让“杏仁核”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乎生死的事情甚微。要在杏仁核企图占据控制权的时候,想象成是一种自我思维的博弈,并且一定要坚信我的人生是我的思维主导,而不是我的大脑。
(4)
过度猜想毫无意义。因为并没有真实发生,且过度猜想所参照的依据往往具有特别强烈的极端性,因为见识或耳闻过一次,就以一概全;
过度猜想耗费精力。过度猜想会认为已经发生了一些不敢面对,无法接受,毫无把控性的事情。在生活中面对把控性极差的事情往往耗费很大的精力。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用所有的精力在同一个虚拟的场景进行无用功的对抗。
过度猜想无法让你我关注当下。现在就是现在,刻意的在脑海中构建出并未发生的事情或极度恐惧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这种思维本身就是舍弃当下的表现,关注当下才是让自身冷静下来的重要手段。
下一次,集体发言时,再不可因为某些行径而被“杏仁核”认定是要命的事。当然不是,甚至于你连一跟头发都不会掉,把精力点放在自己精心准备的发言稿上;
下一次,再生病时,及时就医,不可再杞人忧天,模拟自己已“病入膏肓”。
跟“杏仁核”的博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自己刻意改变的一个过程,不过度解读,不过度猜想,用理性的思维去处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更好的在转角处遇到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