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行动905/1001(18.5.29)
【写在前面的话】
在做员工面谈快结束时,我习惯性的会问对方: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吗?
那个同事(很腼腆,不太善于言辞)就问我说:领导,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于情绪的话题,最近和好几个同事在探讨,为什么我们有情绪呢?
是因为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发现,最近这个词出现频率好高哦,我想是因为我有情绪的问题吧,因为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折射,你关注的就是你内心想要呈现的。)
这里的情绪统一指不太好的感觉,因为好的感觉很容易被我们遗忘,而只有不好的感觉让我们很痛苦的,我们会很在意,并会被放大。
所以,一旦被问到怎么控制情绪,都会理解为不好的情绪,因为好的情绪何必要控制呢,比如开心,幸福,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呀。
被同事问到后,我反问他:你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一般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同事说,就是有时候看别人做事情看不过去了,别人说话不喜欢听又不知道怎么回应。
我开始尝试和同事探讨情绪这一回事。
我又问: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控制情绪的说法,对吗?
如果说,情绪可以控制,那么想像一下,控制之后情绪在哪里呢?是不是还在你的身体里、或思维里、或感情里?
想象一个弹簧,当你使劲按压它,然后松开,弹簧会怎么样?会用力的反弹,对吧?
如果说控制情绪,那么情绪就会如弹簧一样会反弹的,甚至会弹得太高伤及自己的身体。
所以,情绪不需要控制,情绪是需要管理的。
如何管理情绪呢?
这个话题之前谈到并发文过,有点老生常谈啦,我想之所以再谈,是因为这个件事情很重要吧,更是对自己的思维认知不同于去年的一次梳理。
【三种方法】
在面谈中,我提供了一下三种办法:
第一步:看见
看见什么?看见自己的感受。必须从自我出发,不能本末倒置,从外界找原因,那么只能徒增痛苦和烦恼。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表达感受的词语都有哪些吧:
开篇说到,人有情绪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的词语有: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喜出望外.....
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的词语有:
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愤怒、烦恼、生气、厌烦、不快、不耐烦、沉重、悲观、无精打采、尴尬、惭愧......
在《非暴力沟通中》第四章就讲到了“区分感受和想法”。
先来了解自我,看见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来进行第二步转念。
第二步:转念
当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感受后,记得,是感受哦,接下来就是转念,怎么转呢?
你需要想:我有这样的感受,是为什么呢?
举例说明,在爱情中,我们为什么总是患得患失,为什么总是陷在争吵、自责、痛苦的怪圈里。那是因为我们相信了那些自我施加的,并不真实存在的错误念头。
比如恋人没有及时的接电话,又或者是恋人对我们所提议的吃饭玩乐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这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恋人不爱自己了的这一类负面的念头。我们会因为这些想法疑神疑鬼,会以争吵去证明爱还存在,但这一切都会加重我们的负担,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最重要的是,这一切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针对生活中常常出现的这些负面的念头,我们最先做的是要问一问自己,我们的这个念头是真的吗。我们真的做的不好吗,恋人真的不爱自己了吗?
想一想,答案并不确定。我们因为这些无谓的念头折磨着自己,但在很多时候,想要摆脱这些想法也可没那么容易地。我们来尝试一下反转念头哦。
针对自己做的不够好这个念头,我们可以反转为恋人做的不够好,还可以反转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在这些反转过的念头下,我们可以摆脱自责和紧张,恋人做的不够好,他没有及时打电话,不过我可以原谅这件事,那么我的心情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也不会因此和他大吵大闹破坏两个人的感情。我已经做的很好了,那么恋人没有及时打电话应该是有特殊原因,那么我只要耐心等待或者主动和他联系就好了,完全不用悲伤痛苦。
我们只要反过来想就可以了,而且在反转了我们的想法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根本就是我们想出来的,实际上那些困扰我们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当我们渐渐平静,就不会去指责别人,摆脱了负疚感的人也摆脱了由此带来的刻薄。如果美好的生活可以因为这并不困难的转念来获取,我们为什么要错过?
第三步:表达
如果你感觉到愤怒,在安抚自己时,情绪化解之前,不要说一句话,不要做出反应。找出自己的愤怒的根源,包容它、承认它、然后转念。
但如果没有办法转念,那么就到了第三步了——必须向让你愤怒的人求助,从而修正我们的错误认知或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一句:“亲爱的同事(或朋友),我很痛苦,我很生气,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感受。”
第二句:“我在尽力转化情绪。”
第三句:“请你帮帮我。”或者可以更详尽地描述:“我发现过了24个小时,我仍然无法自行转化这种情绪,请你帮帮我。”
这个时候的表达,很重要,千万不要一个人硬挺,这对最终消解情绪与争端没有任何好处。
当你讲出自己的感受,就相当于捧出自己的心。只有当捧出心时,也才能触碰到对方。如果是讲道理,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过程有三个:身体过程、情绪过程和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就是身体对事物的感知;情绪过程,可以理解为“我”这个存在对感知的事物的接受或抵触;思维过程,则是用文字思考的过程。
一切都是一切的隐喻。可以说,情绪过程是身体过程的隐喻,而思维过程又是情绪过程和身体过程的隐喻。所以,感受和体验是本体,而思维是镜像。
以上三条如何做到,那就要看自我的觉知能力了,因为情绪是虚的,可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表情却是实际存在的,甚至会表现在你的身体里面或外面。
情绪好比硬币的两面,有正面就有反面,不要对抗或控制它,好好照顾它,就像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它渴望被看见。
这就是修行!